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中心 > 政务专题 > 实施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

用真情点亮贫困户的生活——记市民政局驻马石村工作组组长刘建科

发表日期:2020-07-09    文章来源:云上大冶

在还地桥镇马石村,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他满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朴素情怀,一心扑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赢得村民的交口称赞。他就是市民政局驻马石村工作组组长刘建科。

转换角色  融入驻村主战场

2019年9月,刘建科从市民政局奔赴驻村帮扶的主战场—还地桥镇马石村。

他曾在乡镇工作8年,对农村工作相当熟悉,很快便进入角色。

去年9月,正值久旱无雨时期,村里的400亩柑桔基地出现旱情。他立即与村“两委”干部研究抗旱方案,向市民政局申请3万元抗旱资金,购买抽水泵等抗旱设备,把附近水库的水引入柑桔基地,解决灌溉问题,如今柑桔长势喜人。

在抗旱保苗的同时,他还主动找到村“两委”干部,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马石村的基本情况。并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全村21户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刘组长,你过来看看,我去医院看病的单子该怎么报销?”“刘组长,我要出去一下,你帮我看看孩子。”自从刘建科驻村工作以来,他经常会收到诸如此类的“邀请”。

在村里的每一天,他都用脚步丈量着与贫困户的距离,和他们靠近,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疾苦……刘建科主动融入,转换角色,成了群众的“保姆”。他不断学习相关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宣传,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真情服务  把困难群众当亲人

“谢谢你,小刘,现在我居住的条件好多了。”马石村1组的张远柳老人握着刘建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据了解,现年70岁的张远柳是该村的“五保户”,原来一直住在低矮的土坯房中,每逢屋外下雨,屋内也跟着下小雨,地面非常潮湿,到了热天屋里面像火炉似的,十分闷热。

驻村工作组去年为老人争取到了危房改造指标,为了让老人早点住进新房,刘建科每周去施工现场督促进度,关注工程质量。张远柳在去年10月份如期搬进舒适的新家。

“我现在住得也舒服,吃得也好,逢年过节时,刘队长、村里的干部还提着东西来看我。”张远柳笑呵呵地说道。

贫困户张远波夫妻与刘建科也是老朋友了,夫妻俩在他的帮助下开办养殖场,养殖了2000多只蛋鸭。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鸭蛋价格下跌,养殖场有4万多枚鸭蛋滞销。为把损失降到最低,刘建科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多方面协调对接,积极帮助他拓展销路,并发动市民政局干部职工和局属单位食堂采购张远波家的鸭蛋。

“他对我们贫困户真是好得没得说,每天都要利用早晨或者晚上散步的时间到各个湾子里去看一下,了解一下贫困户有什么困难,如果有困难,他会尽他的能力解决。”

多年废旧的泵站得到全面改造,马石村与板桥村的通村公路也建设完成……一件件实事,反映出刘建科把群众当亲人,把他们的诉求当成自己的事。刘建科面对全村村民,始终坚持用一颗真心、一份真情去为他们服务,让党的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村民的心。

尽心尽力  当好村民领航人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村里有几条公路、几条沟渠、几口塘、哪些产业、多少劳动力?带着这些问题,刘建科通过走访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村干部,很快熟悉了该村各组的具体位置和村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他的《驻村工作日志》记录了他走访每户的实际情况,也记录了每一位贫困群众的需求和愿望。

针对问题,刘建科同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多次商讨,制定了扶贫计划,确定了脱贫的奋斗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林木、果园等绿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如今,该村种植红叶石楠球、香樟、银杏、楠树等品种300亩,柑桔、狗血桃、向阳李等品种200亩。为方便游客观光采摘,2019年修建了全长1公里的观光采摘路。目前,该产业为马石村群众带来土地流转金5万元,务工劳务费8万余元,其中,精准扶贫对象直接增收2.6万元。

“扶贫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刘建科说,要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当好村民的领航人。(周万榜)

责编丨伍清芬

主编丨范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