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大冶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日期:2011-07-27    文章来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3月10日在大冶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傅继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开了坚实步伐。
    ——经济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139.82亿元,增长13.5%;规模工业总产值142.27亿元,增长33.7%;规模工业增加值48.49亿元,增长19.5%。农业总产值26.63亿元,增长19.6%;粮食总产31.93万吨,增长1.5%,油料总产3.77万吨,增长2.6%。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221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7.76亿元,境外资金1218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601万美元。启动民间资本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51亿元,增长20.27%。
    ——地方财力明显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14.4亿元,增长2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29.4 %。
    ——存贷款增长速度加快。各项存款余额88.65亿元,增长21.52%;贷款余额34.26亿元,增长47.74%。贷款总额净增11.22亿元。
    ——人平收入增速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8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4317元,增长16.5%,是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主要节能减排指标历年来首次下降。万元GDP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8%,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耗下降21.8%;削减二氧化硫850吨,削减化学需氧量730吨。
    ——民生和公共投入加大。教育支出2.73亿元,增长12.4%;医疗卫生支出6935万元,增长45.2%;文体与传媒支出1292万元,增长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77万元,增长12%;环保支出870万元,增长106.2%;农林水支出1.35亿元,增长19.3%。
    ——“十件实事”、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工程投资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25.5个百分点,基本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推进经济转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载体和平台建设,实现了招大商引名商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通过国开行、农发行融资2亿元、市财政列支2400万元,完善城西北工业园两纵四横路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了一期9平方公里的框架格局,城西北工业园成为我市吸引外资、承载项目、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灵成工业园吸引武汉重冶公司进驻,以生产特钢、模具钢等重型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产业园初具雏形。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招商途径进一步拓宽,成立了广东大冶商会,加大了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力度,以我市进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为契机,以招大商、引名商为重点,成功举办了武汉产业对接会、珠三角地区投资项目签约仪式等重点招商活动。相继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中国500强企业南京雨润集团、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武汉重冶集团、中国军工企业500强航宇集团、华中地区最大畜禽加工企业永惠食品公司落户我市。
    
    (二)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3家,达到25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新增10家,达到3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同比增长2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5.78%,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32.99亿元,增长33.7%,技改项目投资8.3亿元,增长41.8%。冶金、新型建材、新型加工制造业实现产值92.8亿元,增长37.3%,占工业产值比重达65.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劲牌产业集群销售额达到21.5亿元,增长51.6%。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21.73亿元,增长42%;增加值7.47亿元,增长40.15%。全市有高新技术产品35个。 “劲牌保健酒”、“登峰牌高效节能换热器”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宏泰牌铝型材”、“晨茂牌铝型材”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楚天牌工业炸药”等7个产品获省级名牌称号。
  
    (三)突出抓好产业带动,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喜人
  农业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畜禽、名特优无公害水产、花卉苗木和休闲农业、优质粮油四大主导产业带。全市现已纳入财政扶持的养殖大户43家,已建家禽养殖小区23个,年生产能力1500万只。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76个,标准化生猪“150”模式42家75栋,已建和在建万头猪场10个。新建畜禽养殖、水产品、苗木花卉、优质粮油和蔬菜等基地96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省级龙头企业2家,黄石市级龙头企业17家,总资产10.5亿元,年产值17.4亿元,网络农户3万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日益显现,已注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3个,带动近2万农户从事农产品营销。“万村千乡”工程共建农家店、农资店133家。全市农作物复种面积149万亩,实施高产农田建设项目2个,新增耕地2140亩。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力度,完成40个新村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工作,新建沼气池3700口,新建村组公路258.2公里,向上争取资金近100万元,启动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处,解决3.4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
    
    (四)突出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认真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修编火车站片区、城东北新区、“两湖一园”片区、城西北片区、马叫组团控制性详规和金山店镇、大箕铺镇总体规划方案。实施湖滨路、金湖大道延伸段、矿冶大道、康复巷改造等一批新建、改造和市政维修工程,完成45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成图基础测绘和450公里管网管线普查工作。新建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维修城区破损路面9600㎡,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4157㎡。开展集中拆除整治活动27次,依法拆除城区违章建筑114处共1.47万㎡。开展了土地执法专项行动、百日行动和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执法自查行动。
    
    (五)突出抓好各项改革,不断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实施印刷厂、带钢厂等8家工业企业破产工作;启动百纺公司、医药公司、西桥商城等3家商贸和保安湖开发公司、黄坪山林场等农口企业改革工作。完成了湛月宾馆、东风煤矿、百纺公司、医药公司的职工安置工作。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机制不断完善。小城镇综合改革积极推进,陈贵镇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林权改革深入推进,民营投资开发林地面积5000亩,占整地造林面积的63%,大户造林已成为全市植树造林主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新突破,成立预算编审中心,完成152家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稳步向乡镇推进,支付面达到100%,直接支付额11.8亿元;全面推行了村级资金帐务“双代管”,全市336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管理,进户资金2.2亿元。国有资产改革有新突破,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网络化动态管理。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成立了国开村镇银行。全市共培植A级信用企业141家,完成12个信用乡镇和10个信用社区的申报工作。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完成公务员登记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了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工作程序,实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凡进必考。
    
    (六)突出抓好专项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取缔关停“五小企业”105家,关闭6家小水泥,4家小造纸,11家小煤矿。共对295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17个不符合产业政策或选址不当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对73个新改扩建项目执行了环评,39个项目通过了环保“三同时”验收,环评执行率100%,“三同时”执行率97.5%。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编制“十一五”生态保护规划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申报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2个、国家级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示范项目10个。开展农村规模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秀山村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生产沼气、有机肥项目,获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村创建工作,陈贵镇江添受村、华垅村,灵乡镇坳头村被评为“黄石市环境优美乡村”。
  
    (七)突出抓好民生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从民生问题入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着手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和新城区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共减免学生杂费3154万元,发放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费补助114万元,确保了全市21265名贫困家庭子女、城市低保户子女和残疾青少年儿童顺利入学。大冶一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学校,一中学生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夺取湖北省文科状元和黄石市理科状元。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投入1700万元,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56个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57.7万人,参合率达92.3%。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一查四打二清一治”活动,加大违法违纪生育和“两非”案件的打击力度,强化城区计生管理工作。积极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新增就业8255人,完成年计划的13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02人,完成年计划的134%;组织农业劳动力转移23817人,完成年计划的139%。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保新增扩面4.39万人,征收社保费1.45亿元,落实6883名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1.3万名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障。投入630万元,按每人每月35元发放农村特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费;建设廉租房126套,为城区454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30多万元。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保障新机制和新模式,通过集中还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共实施扶贫项目36个,解决5400人温饱和脱贫问题。同时,文化体育氛围活跃,社会治安环境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呈现出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八)突出抓好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强化制度建设,制订出台《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等一批管理制度。政府投资评审机制逐步完善,共对58个项目进行投资评审,审减资金2784万元。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共办理建议、提案232件,办复率100%,办结率48.2%,满意率98.3%,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创历史新高。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及时征求市政协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意见。重视督办落实,创新督办方式,通过多级督办抓好工作落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施电子政务,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集中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同时,我市还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参事、文史、方志、保密、档案、文物管理与保护、物价、武装、消防、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大冶发展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人民解放军驻冶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冶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资源依赖性强,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渠道不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需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领域不宽,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力度不够;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较重;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物价、住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门的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观念不新、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干劲不足;一些惯性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需进一步突破;某些领域的腐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战略机遇,加快经济转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思路: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举全市之力将城西北工业园打造成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载体和主平台;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大力招商引资,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转型,打造发展新优势;依托现有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全力支持保健食品加工、金属延压加工制造、新型建材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畜牧大县和水产大县,拉长畜牧和水产两条产业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坚决关劣限小,淘汰落后产能;高度关注民生,公共财政重点向民生问题倾斜,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农业总产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引进市外资金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8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662元,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09万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8%左右。
  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举全市之力加快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城西北工业园建设,基本完成9.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七路(10#路、11#路、12#路、19#路、23#路、25#路、30#路),一站(石洪甫变电站),一厂(污水处理厂),一港(铁金港疏浚工程),一楼(还建楼)”建设,配套完善园区供、排水、供电、通讯和燃气管网建设,确保项目建设需要。抓好灵成工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省级特钢、模具钢、机械制造专业园区。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加快推进与沿海和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对接,把主攻方向放在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外资项目上,力求实现新突破。加强项目的包装、策划,拿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面向国内外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和沿海转移重点产业,加大推介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继续抓好专业小分队招商,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区开展蹲点招商,努力促进一批大项目落户,确保引进市外资金30亿元。二是进一步做好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工作。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努力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对武汉硚口医药外迁项目、上海欧盛、现代重工大型压力设备项目、北京华泰变压器、中国军工配套科技园、LED电子节能产品、健丰牧业原种猪、中粮集团良种猪养殖加工等在谈重大项目要抓紧跟踪,促使这些项目早日落户;全力支持富士康配套产业园、鹿山化工、中山利达、广东伟嘉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成美水泥、劲牌三期确保上半年开工;尖峰水泥一期3月底前要顺利投产,二期年内要开工;武汉重冶一期、福润食品、永惠肉鸭加工、鑫宝铸管一期、日盛特钢等项目确保在二季度投产,东贝艾博项目确保在三季度投产,华祥水泥二期、正明铝业项目力争年内投产。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实施投资者与周边村民、与管理部门“两个隔离”;坚持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全力推行重点项目“保姆式”服务;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继续编发《大冶市涉企收费明白卡》、《大冶市涉农收费明白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
  大力度推进外贸工作。着力培植新的出口主体,积极指导和帮助有出口意向、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办理出口通关资质,积极鼓励现有26家已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贸易。用足用好各种外贸促进资金和政策,大力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支持登峰换热器、金誉制衣等出口创汇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二)以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科学推进经济转型
  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做强做优传统产业。继续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促进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冶金产业以新冶特钢、兴成钢铁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无缝钢管、不锈钢管、精密铸件等延伸加工产品,建材产业以华祥水泥、尖峰水泥、成美水泥、晨茂铝材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2008年形成50万吨无缝钢管、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和20万吨铝型材的生产能力。
  发挥自身优势,集群发展新兴支柱产业。依托劲牌公司狠抓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2008年,力争劲牌饮料食品产业集群销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劲牌公司实现销售额24亿元以上,确保“劲牌”在保健酒行业中的第一品牌地位。以武汉重冶、东贝铸造、鑫宝铸管、宏力铸造等企业为龙头,努力形成重型锻造、精密铸造、重型机械装备制造等一整套生产体系。2008年,力争形成年产特钢50万吨、铸锻件30万吨的生产能力。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以富士康配套产业园、登峰公司、斯瑞尔换热器、徐风环保科技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鹿山化工、楚天化工、立峰纺织、广东伟嘉、依嘉制衣为龙头的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产业安全有序发展。2008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8%,烟花爆竹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殷祖园林古建为品牌,着手打造园林古建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档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餐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中介、社区服务业。加快建设罗桥物流园区。加快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开工建设一家五星级宾馆,争创1个4A级景区。
  围绕外引内联,培植新的市场主体。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到大冶投资兴业;千方百计鼓励大冶籍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千方百计支持本地特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完善激励创业政策,以创新激活力,以创业带就业,激发全民的创业激情和潜能,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完善激励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相关政策,力争新启动民间资本8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重点扶持一批、大力提升一批、开发储备一批、引进嫁接一批”,加大名牌产品的培植力度,创建更多的省、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将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精、新兴产业做大、农业品牌做响,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全市粮油总产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打造畜牧和水产大县。以雨润3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永惠3600万只肉鸭加工项目、欧斯达5万头生猪项目为龙头,逐步在全市形成陈贵、灵乡、大箕铺、茗山、金湖、金牛等大金线生猪、肉鸡养殖主导区和还地桥、保安、金山店、罗桥等铁贺线和罗金线生猪、肉鸭生产区。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力争达到70个以上,养殖专业户100个以上,生猪“150”养殖模式100栋以上,形成年出栏55万头肉猪和出笼2300万只家禽的生产能力。着力抓好以金牛、保安、还地桥、东岳、大箕铺等乡镇为主的虾稻连作、以保安湖为主体的精品河蟹养殖、以黄金湖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以东风农场为主体的1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等四大水产养殖产业带建设,力争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水产品总量7万吨。继续实施农产品精品名牌战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巩固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养殖示范区建设成果,组织申报畜禽养殖加工标准化示范区,2008年确保有10个以上农产品获国家、省级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品牌认证,新增3—5个产品进超市和连锁店。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抓好科技入户“百千万”工程,确保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2%以上。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抓好30处重点抗旱泵站的更新改造,分三年完成民垸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毛铺、杨桥、董家口、姜桥、红旗等五大灌区改造工程。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启动3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和公路、电网、通信等工程建设,解决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000口,完成50公里通村公路及村与村连接路建设,加强村级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新接通10个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全面实现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
  抓好农村规划的编制实施,加快小城镇发展。继续开展“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争取3—5年时间初步完成村庄整治任务。重点抓好1个示范镇、2个重点镇建设,抓好示范新村“二通、五改、四建、三清、二化、一配套”建设,建成12个新农村示范新村。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加强农民建房管理,严格控制乱搭乱建和无序建房,规范审批手续和程序,逐步规范农民建房的风格和式样。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促进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积极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巾帼创业”、“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确保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转移农村“零转移”农户4300户。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转移劳动力、科技入户,大力扶持贫困村脱贫致富。
    (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实行严格监控监管;认真抓好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坚决依法关停取缔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小选矿、小冶炼企业。将环保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严格实行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第一审批权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凡未配套建设环保设施的坚决不允许试产,凡未通过环评验收的坚决不允许投产。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严格执行国家保护基本农田政策,建立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考核机制。经营性用地出让严格实行“招拍挂”。加大高产农田建设力度。加强对土地投资强度和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审查力度,确保土地和矿产资源向大规模、高产出和高效益项目倾斜。加强对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规划,重点做好方解石、硅灰石和石灰石等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筹措1000万元,建立地勘基金,加强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一级市场的管控。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强对湛月湖、保安湖、三山湖、铁金港的治理,抓好保安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申报工作,完成铁金港7.5公里的清淤工作。加强金湖、大箕铺、还地桥等地区钢铁、冶炼、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的环境治理。加大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加强城乡绿化和森林保护工作,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完成生态移民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生态移民工程。进一步改善黄坪山、小雷山、大王山、天台山、大泉沟、董家口、金竹谷等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全面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庄创建活动。
  
    (五)以“四城同创”为目标,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增强城市承载功能
  深入推进“四城同创”活动。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市民为抓手,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纵深开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深化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再夺“楚天杯”,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平安大冶”电子监控防范工程,在全市重点场所和部位建设“十大”视频监控系统,推进平安大冶建设。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完成熊家洲片区10平方公里概念规划编制工作,完成50个中心村的总体规划和60个村庄的整治规划。认真实施《城乡规划法》,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引导城镇建设集约发展,改变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无序、浪费土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落后状况,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新机制。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路网布局,抓好劲牌东路、西北工业园区与城区路网对接等新建项目,完成青龙路和106国道改造工程。完成罗桥片区和城西北工业园拆迁还建工程,建设松树林、大塘周、十里铺、徐家铺及30#路以南片区5处还建点。全面启动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中心项目,完成金湖大道延伸段、污水处理厂和截污干管铺设工程。
  加强城市管理。继续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户外广告、建筑渣土、占道经营和油烟、噪声扰民的管理力度,完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的运作机制,扎实开展卫生单位、社区、村镇创建工作。依法加强房屋拆迁管理,整顿和规范城区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严管街范围。继续开展拆违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加大对乱搭乱建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新活力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做好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的精简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市属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启动尚未进入改革改制程序的市属企业改革工作,完成剩余4家工业企业、5家农口企业和6家商贸企业的改革改制,确保职工顺利安置。
  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完善“以钱养事”机制。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开发林地。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依托信用社和国开村镇银行,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发放范围。积极探索小水塘、小泵站等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体制和土地依法流转等各项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村级财务“双代管”机制。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财政四项管理改革。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向乡镇延伸,公务支出逐步推行公务卡结算;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体制改革,完善收支两条线,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认真落实财政支出监督管理新机制,加强教育系统“校财局管”和“以县为主”的支出管理。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完成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工作。
  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企业全面推向市场,退出事业单位序列,做好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关系衔接,积极推进转企改制。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完成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登记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启动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制管理;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和组织人事工作程序,推行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供养“三位一体”的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的落实。
  
    (七)以资金投入为保障,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财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整合财政资金,保障经济建设资金需求,加大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建成统一透明的市乡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做好财政与编制公开、惠农资金发放、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2008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十件实事”的资金总投入8.2亿元,市财政投入1.53亿元。
  合理分配公共财政资源,努力构建“民生财政”。积极整合财政资源,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确保公共财政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倾斜,向就业、就学、就医、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倾斜,向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节能减排倾斜,向贫困乡镇和边远地区倾斜。2008年,市财政将预算列支4.5亿元,加大对公共服务和民生问题的投入。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引导金融企业按照经济转型的思路拓展与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增强金融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促进银企双赢。完善中小企业贷款评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强化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进一步完善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担保、贴息等投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国开村镇银行发展壮大,为我市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八)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和谐大冶建设进程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和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贴标准。加快新城区学校建设,确保9月份正式开学。推进复读中心和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设。启动惠民医院建设。加强农村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扩建4所乡镇卫生院,建设4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儿童防疫、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防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完成50处以上农村和社区健身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青铜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加快陈贵龙狮文化、保安石雕文化、殷祖古建文化的整合发展。全力办好迎“奥运”首届全市运动会、“与奥运同行”全国农民篮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大型文化超市等节假日广场文化活动。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力争90%以上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积极促进就业,通过政府购岗安置、社区推荐就业、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彻底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逐步解决农村 “零转移农户”就业问题。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820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2.31万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力争扩面新增2.6万人,征收社会保险费1.8亿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工作,力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工作力争年底全面完成。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机制,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完善农村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市场化慈善救助体系。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提高大病救助标准。实施440户农村特困群体危房改造。
  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重点整治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加快中心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配套完善环卫服务设施,新建2座水冲式公厕、1座垃圾中转站、1处渣土处理场、一批封闭式垃圾箱。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噪声、建筑工地扬尘等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强化价格(收费)管理,加强对群众生活必需品等热点价格的调控和监测,加大执法力度,着力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重点行业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费问题。实施城区市民出行安全工程,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加强法制建设,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领导干部阅信、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信访“绿色通道”,加强城乡基层信访民调组织建设,努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肩负富民强市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崭新的理念、崭新的作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努力建设奋发有为的政府。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争创一流的斗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努力形成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精神,对人民群众有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事,要敢做敢为、敢闯敢试、敢抓敢管。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新的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奖惩体系,改进工作量质化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督办落实机制。狠抓部门作风建设,严格实行工作问责制和末位淘汰制,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认认真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淡化官本位意识,强化政府服务,建立政府与企业、市民间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推行“保姆式”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市长热线的作用,建立政府与市民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以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为基础,优化公务流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行“阳光政务”,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要,努力建设心系群众的政府。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施政理念,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增强法治观念和廉洁意识,努力建设规范清廉的政府。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等制度。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大力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今年市政府共筹资1.31亿元,市财政投入5484万元,办好以下10件实事:(1)筹资820万元,实施“双零”工程,彻底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帮助4300户 “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启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解决城镇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和60%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2)今年再筹资2000万元,继续抓好新城区学校建设。(3)筹资200万元,选择一所公立医疗机构改造成惠民医院。(4)筹资450万元,完成100个村卫生室建设;改扩建保安、金山店、罗桥、灵乡4家卫生院;扶持建设4个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5)筹资379万元,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和社区体育健身工程;新接通10个行政村的有线广播电视,全面实现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6)筹资220万元,在城区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在荟萃路与东风路交汇路口建设交通指示灯。(7)筹资2804万元,完成240户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建设;建设3000平方米廉租房并对全市454户人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实行住房租赁补贴;改造440户农村特困户危房。(8)今年再筹资1000万元,续建大冶湖一号桥。(9)筹资1685万元,新建供水工程9处,解决4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10)筹资3600万元,分两年新建一座殡仪馆。
  各位代表,努力实现大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待,是我们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要求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变希望为动力,变信任为干劲,抢抓机遇,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为推进大冶新一轮的发展和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