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它主动公开文件

索 引 号: 分  类:其它主动公开文件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2021-03-17
标  题:大冶市关于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文  号: 主 题 词:

大冶市关于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发表日期:2021-03-17

  • ×

    分享是一种态度

    0

相关解读:【部门解读】优化营商环境“再加码”我市出台《关于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大冶市关于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黄石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确保我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五名。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高品质提升政务服务

(一)围绕“一网办”,建立市数据中心。加快我市IDC政企数据中心建设,提高“一网通办”的数据支撑力、系统感知力、重点领域运行监测力。构建以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为硬件基础,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为软件基础的数字底座,实现横向市级数据共享、纵向省级数据共享交换。[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二)围绕“全天办”,逐步推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推动智能服务建设,运用“云”计算技术建立数据可视化监管平台,将群众需求量较大的高频事项通过“互联网+”智能化手段添加在智能终端机,将多功能、多类型的智能终端机集中放置,并设立“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专区,填补“八小时工作制”外的盲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自由、更便捷的政务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三)围绕“智慧办”,推广应用“鄂汇办”等APP平台。加快推进各部门内部系统与省、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互融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全面推广运用“鄂汇办”APP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开发应用“助企110”APP,由项目专员第一时间受理、交办、督察、反馈,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四)推进“一窗通办”,实施“专区+综合”的通办服务。全面推行“综窗受理”,管好进口和出口,加强流程监管,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窗”;推出“大冶市涉企优惠政策众筹”,线下设立涉企优惠政策综合受理窗口,履行优惠政策咨询、兑现申请、转办职责。(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五)推进“一事联办”,提供集成套餐服务。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梳理并建立“一事联办”通用清单,实现“19+N”高频主题事项“一事联办”。(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六)推进“就近办”,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质效。深入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涉企、便民的高频事项向镇(村)延伸,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对老年人和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一次办”。[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七)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十税合一”,纳税人年纳税平均次数减到6次以内,企业年平均纳税时间缩短至100小时内;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切实减少证明材料报送;加大网上办税辅导力度,推动退税申请、退税审核、退库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牵头单位: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八)优化登记财产服务。精简、合并登记财产相近环节,实现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压减至3个、2个工作日,涉及实体经济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0.5个工作日内办结。强化“一站式”服务,推动水电气一体化过户。联通不动产登记数据与银行数据,推行“不见面审批”。(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税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水务集团、市供电公司、华润燃气公司、人行大冶市支行等)

二、高速度推进项目审批

(九)开展“中介超市”五化改革。进一步提升“中介超市”服务质效,实行网上“中介超市”五化改革,即中介入驻网络化、中介服务多样化、送审成果规范化、审批监管一体化、信用评价共享化;建立中介服务收费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市场准入零门槛、群众服务零跑动、审批监管零缝隙、行业覆盖零死角。[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先建后验”升级版。优化施工许可审批流程,用好用足信用承诺制,全面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全程监管、建好即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

(十一)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深化多测合一、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管合一等系列改革,推动“N多合一”、“联合验收”在项目建设领域中运用;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审批平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统一收件、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平均审批用时10个工作日,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3个工作日、工程建设许可3个工作日、施工许可2个工作日、竣工验收备案2个工作日;建立施工图分类审查制度,特殊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前审查,低风险建设工程施工图免于审查,一般建设工程实行承诺制办理施工许可。(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

(十二)全面推行水电气接入外线工程并联审批。行企业“承诺制”,实现5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

(十三)优化招投标服务。深入推进“评定分离”制度改革,完善定标办法,规范招标人定标行为;改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项目评分标准,提高中小投标企业参与投标的积极性。推进招标投标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招标投标守信激励机制。(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三、高质量供给市场要素

(十四)推行“标准地”出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地+先建后验”审批改革,实现“拿地即可开工”。[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十五)实行“交地即发证”、“三证联发”。通过提前介入开展权籍调查,优化登记流程,合并用地审批和用地规划许可,同步办理企业用地审批、核税、缴税事宜,企业在申请“交地”的同一天,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税务局等)

(十六)优化用水用电用气服务。实行企业水电气报装“190”服务,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推行用水用电用气“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进一步压减停电时间和次数,全市用户全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实现水电气的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线上办理。(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水务集团、市供电公司、华润燃气公司等)

四、高效能保障金融需求

(十七)持续推进“春风贷”。继续落实“春风贷”,为我市企业纾难解困,对今年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给予展期或续贷。(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大冶市支行、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十八)持续深化“银税贷”。大力推广线上银税互动,联合黄石市银保监局、各金融机构将贷款受惠企业范围扩大至纳税信用C级企业,实现有融资需求企业涉税信息“授权即达”,主动做好牵线搭桥、推进协同联动、加大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建立企业纾困机制对资金周转出现临时困难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支持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牵头单位:市税务局;责任单位:黄石银保监分局大冶监管组、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人行大冶市支行等)

(十九)持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逐步落实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特色金融等快速通道,服务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持续实施“金种子”“银种子”“科创板种子”计划,对符合条件成功上市企业分阶段进行奖励。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用好用足发新还旧、落实债券发行等扶持政策。全面推广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融资的增信力度。(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二十)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推进LPR利率定价改革举措,不得变相提高利率,积极争取各项利企信贷政策;单独设置中小微小企业贷款的季度、年度计划,依据贷款类别地企业进行扶持,采取措施落实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挂钩的工作要求。(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大冶市支行)

五、高质效提供法治保障

(二十一)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思想破冰、引领发展”主题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审批服务的“自查自纠自修”专项活动,重点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政府失信行为,加大各类政府合同的清理力度,及时兑现政策承诺和合同履约,全面清理拖欠企业的款项,创建“无欠资”、“无欠薪”城市;加强政府采购、招投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诚信政府建设,对公务员诚信管理与考核、政务失信记录等方面进行明确要求。[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发改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

(二十二)推进“法院+”特色服务,促进“立审执”提速增效。实行“法院+政法委”一站式解纷,建立调解、速裁、快审一站式解纷机制,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的诉讼服务;建立“法院+公安”涉企执行保障机制,实行院局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涉企执行工作,共同构建强有力的执行联动机制;建立“法院+政府”专项破产保障基金,实行“政府主导、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的破产重整模式,成立破产重整指挥部,实行“一案一专班”,协调推进破产案件审理中的司法与行政配合及风险处置,建立2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为破产重整案件提供前期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法院;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

(二十三)提升司法行政效能。持续加大“减证便民”力度,做好与优化营商环境相违背的证明事项清理以及涉企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切实解决企业办事难、手续繁、来回跑等问题;持续开展“法律进园区、进企业”,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拓展,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

(二十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水平相结合,根据企业信用情况,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完善市场主体“红黑榜”制度、激励和惩戒措施清单制度、信用修复机制;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红榜企业绿色审批通道,实行承诺制审批服务,并切实加强跟踪服务和监管,通过“企业事前自主承诺、审批人员事后监管、虚假申报撤销审批决定并列入失信惩戒名单”的工作模式。(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

(二十五)落实首次轻微违法行为“零处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规范市场监管行为,实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大力推行包容执法、审慎执法、规范执法,制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对市场主体涉及注册、商标、计量、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施“零处罚”。(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二十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拓宽知识产权服务面,联合相关部门服务企业500家以上,联动推进技改提质、企业盘活、高企培育、创新平台等建设,活跃企业创新要素,加快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推进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全面铺开;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整治专利、商标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二十七)开展转供电收费专项整治。以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各类市场、写字楼、物业公司等为重点,严查转供电主体不落实转供电价格政策,不执行国家目录销售电价行为,直接加价或变相加价行为,规范公用电费行为,确保一般工商业电费降价政策落到实处。(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供电公司等)

六、高标准创建先行区

(二十八)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积极参与全省优化营商先行区创建,按照“小切口、精准化”的要求,集中优势力量,成功推广3至5项改革事项,进入全省县域创建前列。(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二十九)扎实开展审批服务“自查自纠自修”活动。查懒政怠政、纠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修务实重行之风;查困扰企业、纠制约发展问题,修政务服务效能;查漠视群众、纠折腾群众问题,修为民服务形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

七、高要求开展“双千”服务

(三十)深化“双千”活动。深入开展“优服务、促发展、增效益”为主题的“双千”活动,着力解决一批困扰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强常态化政企沟通,推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八、高效率建立长效机制

(三十一)构建“一办七组”工作机制。对应黄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在大冶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七组”,即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优化政务环境组、优化市场环境组、优化创新环境组、优化法治环境组、优化开放环境组、作风保障组和新闻宣传组,有力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牵头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三十二)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充分运用今日大冶、云上大冶、车载电视、电子屏等各类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将各级各类助企利企惠企政策向市场主体精准推送到位,确保提高政策知晓率;及时做好各类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总结和宣传我市营商环境的亮点工作。通过各类媒介公开曝光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通报和严肃处理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三十三)完善项目建设攻坚机制。充分发挥市项目攻坚和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机制优势,实行市领导挂点包保,领导小组设立8个项目推进指挥部,下设17个分指挥部统筹推进省、黄石、大冶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包保机制,选定项目专员,实行项目“一对一”服务,对全市各乡镇重点项目进行包保,全程帮办代办辖区内所有项目手续、协调解决上报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三十四)建立监测评价分析机制。对标对表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我市指标进行评价,提出完善措施,明确整改方向。建设营商环境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平台,实现测评指标实时预警、分析、评价、决策;组建由有关专家和相关企业、群众代表组成的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分析影响我市营商环境的信息,为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地提供参考;全面落实评价结果运用。[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三十五)建立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出台我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拓宽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渠道,开通12345公共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规范办理程序,按照法定职权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答复”的原则,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签收、答复、办结投诉举报,对相互推诿、不处理、乱处理、假处理等行为进行追责问责。[牵头单位:市纪委监委、市信访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三十六)完善监督评议机制。强化执纪监督,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不力或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持续开展明查暗访、营商环境专项评议活动,对各类困扰企业发展问题,督促各乡镇、各单位及时有效解决。通过各类媒介公开曝光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通报和严肃处理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牵头单位:市纪委监委;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

(三十七)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先行先试,对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实行“容错免责”。坚持对标对表一流,认真做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高新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