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高速运转,铝材泛着金属光泽鱼贯而出,而现场仅有零星工人在监看生产设备仪表——这是记者10月27日在还地桥镇金桥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铝业”)看到的“无人工厂”场景。更少的人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这家传统铝企凭借“系统智能”,成功跻身2025年湖北省省级无人工厂名单,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关键跨越。

转型破局:“智慧大脑”与“神经网络”取代“老师傅”
就在几年前,金桥铝业还深陷传统制造企业的普遍困境: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过度依赖“老师傅”经验。
“不转型,路只会越走越窄。”公司董事长吴亚文道出当时的紧迫性。决心“换道超车”的金桥铝业,将目光投向了要求更高的工业铝材生产和智能化改造。
转型之路如何走?答案藏在驱动工厂的“智能大脑”与“神经网络”里。
“我们为工厂装上了‘智慧大脑’——铝业通V3系统。”公司总经理戴端荣介绍,这套系统将订单、生产、质检全流程数据打通,实现自动排产与优化,将人工干预降至最低。
遍布车间的传感器和AI摄像头,则构成了感知一切的“神经网络”,实时采集上百个数据点。一旦异常,系统秒级报警定位,响应速度从昔日“小时计”跃升至“秒级计”。
这套组合拳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提升3%,产品合格率稳步提高,电气消耗同比下降5%,原料损耗降低1%。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实现了质的飞跃,为进军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赋能:政府服务专班当好“护航员”
转型决心虽大,挑战亦不容小觑:投入巨大、技术门槛高、申报流程复杂……
关键时刻,还地桥镇政府的服务专班主动上门。“今年年初,镇里负责人带队来调研,是真正坐下来和我们一起梳理痛点。”吴亚文回忆。政府带来的不仅是关怀,更有湖北省省级科技项目申报这一关键信息。
对于正需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金桥铝业来说,这无疑是“及时雨”。镇政府随后展开精准帮扶:帮助企业找准“铝加工行业智能化节能降耗”的申报方向;联系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积极对接市科技局,全程跟进。
“从申报到审批,仅用两个月!这速度远超预期。”吴亚文感慨。最终,企业投资300万元的智能化项目成功被认定为省级区域协同创新项目,获得了关键的认可与支持。
从依赖人力的传统车间,到数据驱动的“无人工厂”,金桥铝业的蜕变,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上,企业的“破局勇气”与政府的“赋能智慧”同频共振,正共同书写着“大冶智造”的新篇章。(记者 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