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竹荪菇采收时节。6月30日,走进位于陈贵镇南山村的湖北南泉食用菌产业园,一垄垄洁白的竹荪破土而出,宛如撑开的“纱裙”,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村民们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工人采摘竹荪
“每天早上6点到10点是竹荪菌裙集中打开的时间,为了保证新鲜,我们都要在早上10点前将当天开放的竹荪摘完。”南泉食用菌产业园生产副总经理刘元野介绍,“菌裙完整度决定产品等级,采收时要用巧劲,要轻轻地将底部的菌蛋和头上帽盖取开,保证竹荪的完整性。”
竹荪是珍贵的食用菌之一,被誉为“山珍之花”“菌中皇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且作为菜肴,香味浓郁、滋味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旺盛。
“我们今年开始试种竹荪,单季亩产鲜品可达1000斤,全周期采摘量超10万斤。按照10:1的烘干比例,可制干菌超1万斤,当前市场均价160元/斤,收益十分可观。”南泉食用菌产业园副总经理刘畅告诉记者,目前,竹荪已进入了集中采摘期,每天基地可以采摘200斤左右的鲜竹荪,除了部分新鲜竹荪拿到武汉市场销售以外,大部分的竹荪都进行烘干后由收购方回收。“现在每天都有福建等地的收购商上门收购,销路完全不用愁。”
整理竹荪
“今年效益好,我们下一步打算逐步扩大规模。”刘畅信心满满地说,“竹荪种过以后,这块地并不会闲置,会用来种羊肚菌和木耳。”采取竹荪、羊肚菌轮作模式,一季竹荪,一季羊肚菌,充分利用种植大棚,增加经济效益。
而在产业园另一边,10亩最新型的智能恒温大棚已基本建设完成,施工人员正加紧进行照明、控温设备的安装调试。“这个大棚将接入先进的物联网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甚至可以精确到0.5℃的温差控制,确保菌菇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刘畅介绍,智能恒温大棚将于8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将生产香菇30万棒,产能扩大4倍,预计2025年总产值达600万元。
烘干竹荪
南泉食用菌产业园由湖北大泉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流转用地800亩,一期投入600万元,建设了现代化的生产制棒车间、智能大棚。二期投入了400万元建设智能恒温大棚,后续还将建设食用菌研发楼和物联网中心。三期则围绕食用菌文化、旅游、采摘等方面进行建设。刘畅说:“我们在致力于种好菌的同时,将打造菌种研制、培育生产、储藏加工等环节齐备的食用菌全产业链。”
展望未来,刘畅信心十足地描绘了发展蓝图:计划三年内将香菇、羊肚菌、黑木耳、灵芝、竹荪等食用菌种植面积拓展至100亩,年生产菌棒50万棒。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可带动周边6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一朵朵小菌菇,真正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刘畅如是说。(记者 熊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