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索 引 号: 分  类: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2022-10-28
标  题: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2...
文  号: 主 题 词:

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

发表日期:2022-10-28

  • ×

    分享是一种态度

    0




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








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


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大冶经开区)于19946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112月经湖北省批准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中,大冶经开区肩负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内陆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寻求内生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了以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9.79**亿元,同比增长16.75**%,完成工业总产值428.83亿元,同比增长19.59%,在全市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大冶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对大冶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大冶经开区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战略位势,以创新引领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明确大冶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确定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特编制《大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实施年限为2014-2020年。


一、发展基础

(一)区域经济实力稳步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凸显,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2013年,大冶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79**亿元,同比增加16.7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8.83亿元,同比增加19.5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94亿元,同比增加15.69%区内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78**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有高新技术产品45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2.22亿元,通过实施“资源型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延伸、优势产业由中端向上下游延伸、主导产业由单一资源型向多元化延伸”的结构调整策略,园区产业实现了由资源主导向创新主导的平滑转型,接续替代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显现,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13年,以劲牌公司为龙头的生命健康产业实现收入83.02亿元,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收入106.87亿元,是湖北省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实现收入130.26亿元,是湖北省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铝型材产能位居全国第三;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收入10.33亿元,已成为经开区发展的新动力;矿产品交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古建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迅速。

(二)企业培育成效显著,骨干企业加速成长,涌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和产品

大冶经开区坚持内生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已逐步形成骨干企业强力支撑、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良好产业发展生态。2013年,区内拥有收入过十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71家,劲牌公司、迪峰、斯瑞尔、山力兴冶、宏泰铝业、徐风科技、艾博科技、晨信光电等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美科技、冯家山硅纤、中固环保、力康制药等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劲牌公司搭建了我国最先进的保健酒数字化制造平台,“固态法小曲白酒机械化酿造工艺”率先突破我国酿酒行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困境;迪峰、斯瑞尔为核心的换热装备企业集群为包括和谐号动车组、辽宁号航母在内的众多国家重大项目提供配套产品;宏泰铝业打造高端建筑铝材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虹泰铝材”和湖北名牌“福满门”;艾博电机高效节能冰箱压缩机电机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冯家山硅纤硅灰石纤维改性剂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大冶经开区现有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后产业基地2个、省级研发机构6家。80余家企业组建了技术研发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初具雏形。探索形成了高效协同创新机制,区内企业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武汉光迅科技、都市环保等企业建立了联合创新机制。“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逐步完善,大冶高新技术科技创业中心孵化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5家,经开区积极邀请区内优秀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高校专家学者等组成创业导师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开辟500平方米的青年创业中心,迪峰加速器正在加快建设。瑞晟生物、斯瑞尔等一批科技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区内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拥有大冶市“三高”人才5581人;区内有民间资本组建的乡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等创新型金融机构集聚园区。

(四)产业发展硬环境不断优化,配套设施日臻健全,产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大冶经开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京珠、沪蓉、大广等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武九铁路贯穿全境,武黄城铁链接武汉和大冶仅需26分钟,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棋盘洲码头仅2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100公里。经开区在原审核面积7.6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向西部和北部拓展延伸至85.65平方公里,形成了由新城区、劲牌工业园、罗桥工业园、城西北工业园组成的“一区三园”空间布局。经开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形成了以大冶大道、新冶大道、铜都大道等为骨架的“四纵三横”路网。城西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5万吨,自来水厂、燃气站、供电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齐全。

(五)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产业政策环境逐步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持续创新

大冶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大冶高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冶市科技支撑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与规划,搭建了《人才强市战略意见》和《人才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等“2+8”人才政策体系,突出了经开区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园区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国有控股企业——经创公司作为经开区建设主体和投融资平台,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大冶经开区深入推进重点项目领导挂职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特事特办”个性化服务等系列创新服务,大力推进“五个零”企业服务,从园区项目落地、环境优化、企业培育等方面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但是,大冶经开区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规模较小,现代服务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园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三是要素集聚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较少,人才和资本的集聚能力有待提高;四是产城融合起步较晚,园区规划滞后于园区发展,生态环境修复、产业配套服务和城市综合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外部环境

(一)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新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

目前,世界已全面进入以创新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新常态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发展动力、发展方式面临“换挡”。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金钥匙”。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承担现代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核心载体,肩负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在此形势下,大冶经开区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引领转型”,积极构建区域性创新平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活力。

(二)“创业-孵化-集群”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主要模式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重大技术突破、产业融合、价值链分解、商业模式创新催生出了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原始创新为主导的创业成为区域培育新兴产业的核心,也成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良性循环的孵化体系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围绕产业链构建联动发展的区域共生网络,打造优秀企业群落合作共生的产业集群,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大冶经开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吸引原创性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建设孵化加速载体,构建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培育壮大新兴接续替代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三)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将促进区域产业协作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带动东、中、西部整体发展的全局战略,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让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新时期我国调整区域结构、实现经济升级的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国内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正处于高峰期,东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国内腹地梯度转移已成大势,服务业加快布局内陆也初露端倪。大冶经开区要紧抓长江经济带武鄂黄“极核”的重要经济支点战略地位,进一步开放开发,支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链接高端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四)产城融合成为区域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律来看,园区形态已经由过去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双重职能,向强调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转变,园区承担的功能从原来单一的生产仓储发展成为融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城市服务等各项功能于一体,其终极状态是实现“城业共生”,即城市功能与产业完美融合。大冶经开区要树立新城发展理念,在实现经济高产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商务商贸、娱乐休闲、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及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园区生态环境建设,从单一功能的产业园向产业发展、研发创新、生活服务等多元功能融合的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转变。

三、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以特色发展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大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区域联动和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打造“以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新兴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321”产业架构,将大冶经开区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区域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大冶经开区产业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依靠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的内涵式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特色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强化资源配置,壮大生命健康等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

——开放合作。依托长江经济带战略区位优势,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协作和科技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入外部优势创新要素,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绿色集约。坚持低碳、生态、集约的发展理念,把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大冶经开区力争实现以下产业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

——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55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园区总收入1600亿元。

——工业增加值率超过3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

2.企业培育目标

——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家,年新增科技型企业超过50家。

——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企业20家。

——上市及挂牌企业10家。

3.产业创新目标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超过5%

——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2家、省级研发机构达到15家。

——拥有专利数达800件。

——孵化器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300家;加速器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4.绿色发展目标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按国家、省、市要求完成。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率按国家、省市要求完成。

——污水处理率达100%

四、打造“321”产业架构

(一)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

1、产业发展综述

生命健康产业是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健康管理、休闲养生等细分领域。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5%;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仅占GDP4%左右,在老龄化、城镇化、新医改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013年全国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产业链逐步完善,新业态不断涌现,保健品、健康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年均增长率超过GDP增速,预计未来三年生命健康产业整体增速将超过20%

1 生命健康产业链

2、园区发展基础

大冶经开区生命健康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保健酒、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格局。2013年,生命健康产业实现收入83.02亿元,占全区收入的12.96%。保健品领域,依托行业龙头劲牌公司,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和“数字提取技术”,并形成了覆盖制瓶、制盖、包装、印刷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建有中部地区最大的芳香种植加工基地,植物精油萃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医药领域,力康药业“盟星”伤湿止痛膏等产品覆盖全国。食品加工领域,天天红蜜桔片、灵溪豆豉等系列风味食品在鄂东南地区市场覆盖率达到100%

3、发展思路与目标

围绕龙头企业,坚持“大产业,宽领域,长链条”的发展理念,做大做广中药与保健品领域,引进发展药物制剂领域,做优做精食品精深加工领域,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进配套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完成产值240亿元。

4、细分领域发展趋势与重点

1)中药与保健品

发展趋势:现代中药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民族产业之一。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现代中药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近年来保持20%左右的增速,2013年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整个医药行业的三成以上,其中,中药成分提取及产品加工等环节毛利率在25%左右。现代中药与保健品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保健食品饮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理疗等细分领域。我国保健品潜在市场人口规模为3.85亿,购买潜力达8000亿元,针对都市人群的保健酒和滋补类保健品以及针对女性人群的美容功能保健食品及药妆产品是市场需求的热点。大冶经开区应以劲牌公司为龙头,积极拓展中药与保健品下游产品领域,完善产业链,形成区域特色。

2 中药与保健品产业链

发展重点:依托劲牌公司巩固保健酒优势,提升酿造技术,引进发展包装、印刷、中药加工设备、专业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推进中成药和保健品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做强有效成分提取及加工环节。围绕“食药两用”深度开发冬虫夏草、枸杞、玫瑰等系列产品,重点研发片剂、胶囊、超微粉、口服液等新剂型。延伸开发功能性食品饮料、日化品等产品。

2)药物制剂

发展趋势:药物制剂领域近五年保持较高增速,2013年我国药物制剂领域总收入超过12000亿元。在医保覆盖面扩大、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五年我国药物制剂需求将会加速增长。研发外包和仿制药制造是国内药物制剂领域的主流趋势,近年来贴牌生产等新模式逐步发展成熟。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及代谢类、肝肾疾病类等药物有较大发展空间。大冶经开区应充分发挥资本充足优势,通过收购等方式迅速进入市场,有选择的发展污染较小、市场需求大的药物制剂产品。

发展重点:推进龙头企业收购药物制剂生产企业,支持到期专利药品仿制,发展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等仿制药。重点发展抗生素制剂,引进发展速释制剂、缓控释制剂等抗生素新剂型。培育发展空心胶囊、一次性输液器等医药包装品。

3)食品精深加工

发展趋势:食品精深加工主要包括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精深加工领域。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22%。我国食品精深加工业整体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凸显,安全健康、生态绿色的食品关注度日益提升。我国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兴食品产业,重点加强畜禽、水产品和特色食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大冶经开区在猪肉制品、鸭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加工等领域有一定产业基础,要注重食品安全,提升技术水平,重点发展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领域。

发展重点:提升家畜、家禽、水产等地方特色产品领域精深加工水平,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鱼丸、鱼糕等半成品食品,拓展火腿、蟹松等休闲食品和方便食品,提升发展果蔬罐头、豆豉等风味食品,引进发展铝箔包装食品、复合膜包装食品等产品。

4)健康服务

发展趋势:健康服务是管理学理论和生命科学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人群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专业服务,逐步成为我国健康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结合生态环境发展养老养生、医疗旅游等新兴业态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大趋势。大冶经开区应挖掘本地市场,积极引进健康服务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发展重点:发挥地方中药与保健品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发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引进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探索营养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有序发展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医疗器械。

5、产业发展策略

——建设大冶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合理开发三里七湖和长流港地区,在周边规划设计大冶经开区生命健康产业园,高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中药与保健品、药物制剂领域企业;以政府投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配套发展健康体检、疗养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在长流港附近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联结机制,鼓励雨润、永惠、天天红等企业加快发展食品精深加工项目,适时建立食品检测中心,力争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园。

——加强靶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制定大冶经开区生命健康产业招商目录。鼓励劲牌公司发挥自身品牌和技术优势,与政府合作招引其上下游企业和互补类企业入驻园区。与湖北省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等建立联系,争取国家、湖北省生命健康重点产业化项目和示范项目落户大冶经开区。

——完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逐步搭建共性技术研发、规模中试、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专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吸纳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团队入驻园区,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创业场所、安家补贴等支持。设立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导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加强生命健康产业对外交流合作。与东湖高新区合作共建光谷生物城大冶生命健康园。链接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合作研发等方式加强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对接武汉、北京、成都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学习借鉴在园区运营管理成功经验,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建等合作。

1 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列表

批次

城市

重点发展方向

第一批

20066月)

石家庄

  • 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


长春

  • 疫苗、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药


深圳

  • 生物医疗、干细胞产品、疫苗

第二批

200610月)

长沙

  • 中成药、中药材、干细胞技术、基因工程药物


广州

  • 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


上海

  • 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

  • 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

第三批

20076月)

青岛

  • 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及传统生物技术


武汉

  • 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医学健康


成都

  • 中药、生物医药服务、生物农业、生物能源


昆明

  • 良种产业、生物农业产业


重庆

  •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现代制药、生物农业、生物技术服务业

第四批

20082月)

哈尔滨

  • 生物医药


德州

  • 生物制造


泰州

  • 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药


郑州

  • 生物农业


通化

  • 现代中药


南宁

  • 非粮生物能源产业


西安

  • 生物药业、生物农业开发


天津

  • 现代生物医药为主体,生物工业和生物农业


南昌

  • 生物技术药物


杭州

  • 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础

2 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细分领域

招商企业

中药与保健品

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药物制剂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扬子江药业集团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健康服务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瑞慈健康体检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二)巩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产业发展综述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业的总称,主要分为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7大类。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国家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均在40%以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比重在30%以上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根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占比提高到25%,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内需求释放、技术实力提升和国家支持政策的完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

3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2、园区发展基础

大冶经开区在换热装备和精密机电等特色细分领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换热装备领域,园区是湖北省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已形成迪峰、斯瑞尔为核心的换热装备企业集群,拥有A1A2类高压压力容器制造资格,多次参与换热器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多次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中国船级社(CCS)、法国船级社(BV)、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等多项世界级认证,为辽宁号航母及和谐号动车组在内的众多国家重大项目提供装备,与西门子、阿尔斯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精密机电领域,园区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制冷电器压缩机电机生产和配套能力,艾博电机制冷压缩机电机市场占有率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贝铸造是博世集团、万向集团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铸件产量居全国前列。

3、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思路,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做大做强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领域,引进提升智能制造基础部件领域,有序发展汽车零部件及行业专用智能设备领域,拓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游应用领域,加强园区企业产业协作能力,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建成中部地区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280亿元。

4、重点发展领域

1)高效节能换热装备

发展趋势:换热装备是在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通用设备,也是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的重要设备,涉及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等30多个行业,在化工、石油、冶金等领域应用广泛,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近年来,换热装备向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发展,陶瓷、高性能金属等换热器新材料加速研发,换热器应用领域日趋细分。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换热装备高端产品,近年来将制造重心向韩国、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转移。我国换热装备市场发展迅速,部分应用领域逐步替代进口,但多为附加值低的产品,产品结构亟待提档升级。预计到2016年我国换热装备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未来3年平均增速超过20%。大冶经开区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拓展高效节能换热装备应用领域,重点发展行业专用换热设备和压力容器等。

4 高效节能换热装备产业链

发展重点:巩固在船舶、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统换热装备应用领域技术优势,推进产品换代升级;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发展水电机组冷却系统、风电发电机组、航天飞行器等大型专业化项目配套换热设备;配套发展耐高温、耐腐蚀的换热元件专用材料,有序发展换热装备专用设计和仿真领域。以“气化长江”项目为契机,重点发展LNGLPG等压力容器,引进发展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有序发展CNG等压力容器。

2)智能制造基础部件

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智能制造基础部件是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环节,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国内部分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工信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我国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大冶经开区应对接湖北省及周边智能制造先进地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执行部件及功能部件。

发展重点:推进特小节材加工工艺在冰箱压缩机电机制造行业的应用,有序发展变频直流压缩机电机及伺服电机,培育空压机、离心机等产品。加快数控加工和精密检测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发展智能铸造,有序发展高精度铝型材挤压模具、液压成型模具、热冲压模具和高强板模具。引进发展转台、主轴、刀库、丝杠等智能制造装备功能件及主机。

3)汽车零部件

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211.68万辆,同比增长14.76%,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总产值超过25000亿元,占全国GDP5%。《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等多项汽车产业政策与规划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市场蓄势待发,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冶经开区应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项目,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零部件细分领域,重点发展有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5 汽车产业链

发展重点: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项目引进,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等产品的关键配套零部件,及汽车轴承、车用电机、汽车照明、车载空调、动力电池、摩擦材料、轮毂、装饰件等产品,配套发展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物流等。

4)行业专用智能设备

发展趋势:2014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在经历了机械化、机电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后,即将跨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时期,传统的行业界限将被打破,多领域融合、信息化集成和全流程数字化的行业专用智能设备将逐步替代现有设备。《高端装备制造“十二五”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均指出,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纺织、印刷、轻工等领域大力推广智能化技术和设备。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业专用设备亟待提档升级,旧有设备的替换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势必带动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发展重点:配套地区产业需求,在纺织、印刷、包装、玻璃等领域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有序引进高速精密控制纺织机械、全自动吹瓶机械、特种加工玻璃机械、多功能包装印刷机械、高速精密印刷机械等系列产品及关键零部件。

5、产业发展策略

——成立高端装备产业技术联盟。依托迪峰、斯瑞尔、艾博电机、东贝铸造等骨干企业和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高端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打造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下设高效节能换热装备、压力容器和精密机电等工作组,围绕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完善高端装备产业链条。依托区内骨干企业,构筑换热装备产业链、压力容器产业链、机电制造产业链等。加大铸造、模具、特种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引进力度。围绕区内骨干企业合作名单实施定向招商。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迪峰换热装备产业园和东贝铸造产业园,大力引进国内外换热装备、压力容器、精密机电、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加大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利用。发展绿色铸造和智能铸造,加大数字化技术在铸造行业的应用。推进模具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加强高精度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板料冲裁模具设计、高强板成形回弹控制等技术研发,支持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升级,提升大型复杂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技术水平。

——支持装备制造服务业态发展。积极推动区内企业发展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承包、设备租赁等增值服务,培育具有较强资源整合集成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促进生产制造和服务产业链条融合发展。

3 高端装备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细分领域

招商企业

高效节能换热装备

兰州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四平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圣集团

北京市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制造基础部件

上海东方压缩机厂

浙江开山集团

沈阳鼓风机厂

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Atlas-Copco

英格索兰集团(Ingersoll-Rand

河源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圣都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台达集团

东元集团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华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旭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台湾大学精密制造中心

深圳步科电器有限公司

汽车零部件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集团

武汉理工力强能源有限公司

行业专用智能装备

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滕州市中瑞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日本小森印刷机公司

上海德拉根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1、产业发展综述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工业,既包括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制备出具有较高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新材料,也包括对传统材料的再开发,使性能获得重大改进或提高而成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众多领域。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向低碳、绿色和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迈进。2013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3万亿元,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市场前景广阔。

6 新材料产业链

2、园区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在大冶经开区获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新材料产业实现收入130.26亿元,占全区比例达20.58%。金属新材料领域,园区是湖北省金属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铝型材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湖北省首位,在铝材深加工、钢铁深加工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大力推进传统金属建材改造升级,以宏泰铝业为龙头,聚集了实美科技、山力兴冶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非金属新材料领域,冯家山硅纤是世界第二、中国唯一可规模化、精细化生产高端硅灰石纤维的企业,提纯、超细粉碎、改性等深加工工艺水平国际领先;舒嘉科技高分子生态木、高分子复合地板等系列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巩固基础与新兴培育相结合,立足经开区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推动与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建筑业的联动发展,重点聚焦新型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努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集约型发展,打造湖北省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2020年,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340亿元。

4、重点发展领域

1)新型建筑材料

发展趋势: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具备轻质、保温、节能等优良特性。近年来,我国新型建材产业保持稳步发展态势,2012年实现总产值约5708亿元,增长率近20%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推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同时受益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建材产业有望迎来高成长期。依据我国《建材行业十二五规划》,未来新型建材发展重点将集中于矿物棉、玻璃棉、新型铝材等保温材料,轻质板材、砼砌块等承重复合墙体材料,无机生态材料等装饰材料,绿色环保功能涂料等。大冶经开区应巩固产业优势,鼓励重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发展建筑铝材、生态复合材料等。

7 铝材产业链

发展重点:发挥经开区铝材加工制造优势,加强粉末静电喷涂、电泳涂漆等先进工艺推广应用,提升发展断桥隔热铝型材等建筑铝材。发展建筑五金、装饰五金、五金配件、五金模具等五金建材产品。巩固发展PVC生态木系列产品,引进发展其他木塑复合装饰与地板材料、玻璃钢高分子复合门窗。依托本地硅灰石资源,发展绿色环保功能涂料、保温隔热墙体材料、耐火材料等。

2)金属结构材料

发展趋势:金属材料分为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近年来,金属结构材料研发得到长足发展,相比传统材料具备更高的耐高温、抗腐蚀、高延展等特性,主要包括高端特殊钢、新型铝型材、合金材料和硬质材料等。金属结构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中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利润率超过20%。《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金属结构材料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结构逐步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冶经开区应加快提升工艺水平,发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8 钢材产业链

发展重点:围绕高性能钢材,提升加工工艺水平,重点发展高规格涂镀层板带和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系列产品,延伸发展极薄板带、高磁感取向硅钢等产品。围绕铝材质工艺的应用开发,推动生产线技术改造,重点发展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工业铝材,有序发展轨道交通领域工业铝材。

3)无机非金属材料

发展趋势: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工业和基本建设所必需的基础材料,是支撑航天、能源、通信、激光、生物医学等产业发展的特种材料,是我国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方向之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先进陶瓷、特种玻璃、激光晶体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较强,其下游深加工领域附加值较高。2013年产业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随着科技发展,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展,发展潜力巨大。大冶经开区应合理开发资源,拓展无机非金属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发展硅基材料产品。

发展重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升硅灰石纤维生产水平,重点拓展高端摩擦材料、橡胶塑料材料等硅灰石纤维改性剂的下游应用领域。引进发展LOW-E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建筑节能玻璃,有序发展钢化玻璃、耐高压、耐高温玻璃等特种玻璃。

4 硅灰石纤维改性剂应用领域

领域

功能

摩擦

增强摩擦器件耐摩擦性、耐热性,提高摩擦灵活性与稳定性等。

橡胶

提高冲击强度、增强流动性以及改善抗拉强度、冲击强度、线性拉伸及模收缩率。

涂料

提高涂料的韧性和耐用性,具有抗腐蚀和抗老化能力,保持涂料表面平整与及良好的光泽度。

建材

添加了硅灰石纤维的硅钙板、防火板等材料的抗冲击性、抗弯折强度、耐磨强度均大大提高。

陶瓷

缩短烧成时间,大量节约燃料,实现低温快速一次烧成。明显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合格率。

造纸

提高纸张白度、不透明度、平整度、平滑度,提高印刷适应性,大幅度降低其他各种原材料的使用量。

工程塑料

硅灰石及相关材料在工业制成品中越来越多地替代金属部件

5、产业发展策略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冯家山硅灰石纤维应用开发项目、山力兴冶高规格涂镀层板带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支持宏泰铝业、实美科技等企业实施新型建材技改项目和工业铝材新项目,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环保、交通及用水、用电等方面问题给予及时协调解决。

——加强产业高端链接能力。鼓励企业对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产品应用开发和先进工艺推广应用。争取与宁波高新区、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等新材料高新技术集聚区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一批成果转化、技术转移项目。

——加快开展定向招商。聚焦宁波、深圳、北京、山东等地,建立目标企业信息库和跟踪机制,对重点企业投资动向、产能扩张实时跟踪,加快引进大型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充分调研本地企业上下游配套情况,重点引进上游产品研发、生产线设计和下游新材料深加工及制品等领域的合作伙伴企业。

——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由大冶经开区政府组织牵头,成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区内新材料企业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进入联盟,鼓励联盟内部成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联盟为主体举办新材料产业相关产品推介会、论坛等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区域性产业技术联盟,参与标准制修订。



5 新材料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细分领域

招商企业

新型建筑材料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

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敬业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武汉康桥伟业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结构材料

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忠旺集团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1、产业发展综述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分为先进环保、高效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领域。随着能源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出台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5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5万亿元。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指出,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

9节能环保产业链

2、园区发展基础

大冶经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在先进环保、高效节能、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徐风科技是国内一流的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企业,声屏障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高铁专线。中固环保“基于淤泥尾砂等流态细粒料的新型生态墙体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是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攻克了流态细粒料含泥量高、污染物难固结、制备墙材须高温固结等技术难题。宏力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型节能环保工业窑炉和脱硫除尘设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报废汽车、机电回收拆解等环保服务项目将形成覆盖鄂东南地区的环保服务能力。北京博天环境、北京碧水源、深圳宇星科技、江苏范域国际等企业项目先后落户园区,涉及中空纤维膜、家用净水设备、纳滤净水设备等领域。大冶市高度重视区域环境修复与治理,工矿废弃地治理等一批环保示范工程加快建设。

3、发展思路与目标

按照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坚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以建设“国家级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以环保工程总承包为核心的先进环保领域,提升发展高效节能领域,围绕本地工矿产业培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

4、重点发展领域

1)先进环保

发展趋势:先进环保产业以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技术、设备和成套工程为核心,衍生出环境监测、环保材料和环保服务等细分领域。2013年,我国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产量超过25万台(套),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在污水处理领域,“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将超过15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环保工程总承包、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15年我国环保服务业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40%。大冶经开区应加大环保项目招商力度,发展环保技术、设备、成套工程和其他环保服务。

发展重点:先进环保产品领域,着力发展中空纤维膜、杂化膜等净水膜产品,重点发展噪音隔离产品,有序发展污水、废气等在线监测仪器及传感器部件,有选择发展新风系统。先进环保设备领域,发展烟气脱硫脱硝、湿法除尘、餐饮油烟净化等领域设备,着力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家用净水等水处理设备。先进环保服务领域,重点发展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工业废水处理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等领域工程总承包及治理设施运营服务,探索发展水质监测、大气监测等环境监测服务。

2)高效节能

发展趋势:高效节能产业重点发展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根据我国工业节能规划,“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需降低21%左右,预计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由于进一步淘汰关停高能耗落后产能的空间较小,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将主要依靠电机节能和余热余压利用两种方式,预计“十二五”期间余热余压利用项目投资将达到600亿元。近年来,国家开始调整光伏应用策略,光伏市场开始回暖,分布式光伏电站成为行业热点。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光伏发电补贴细则等利好政策和相继出台,国家能源局大幅上调2015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目标,行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大冶经开区应结合市场需求热点,探索分布式光伏电站工程,发展高效节能工业窑炉和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发展重点:高效节能产品及设备领域,重点发展自动调节节能工业锅炉、蓄热式燃烧窑炉等高效节能产品,培育锅炉窑炉节能再制造,有序发展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设备。高效节能服务领域,引进培育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站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探索新能源接入和控制领域智能系统;引进发展节能咨询、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等节能服务。

3)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趋势:资源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对自然资源循环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加工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的行业,具有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三大特征。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利用、再制造工程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电子产品、报废汽车船舶、废弃机电设备和废弃建筑材料等的回收利用。预计2015年我国将实现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左右,年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大冶经开区应加快推进汽车、机电拆解和再制造项目落地投产,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对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拆解和再制造、伴生矿床金银资源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引进发展废金属资源和废弃电器电子资源化利用,提升发展基于淤泥尾砂等流态细粒料的综合利用,探索发展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固体废弃物消纳处理技术和设备。

5、产业发展策略

——积极打造大冶市环保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位于大冶经开区城北工业新区的规划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环保科技产业园,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北京博天环境、北京碧水源、深圳宇星科技、江苏范域国际等企业优势,积极发展包括环境友好型产品和环保设备材料生产在内的环保科技产业。

——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资源,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搭建大冶经开区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公共检测服务等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规模中试、检验检测等服务。

——加快企业孵化加速载体建设。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专业孵化器建设,倡导“企业孵化+天使投资+创业导师+创业服务”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探索“企业加速+风险投资”的服务模式。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对接机制。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马轮固力、凯迪电力、龙净环保、菲达环保等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节能环保产业园,提升区内产业协作能力。实施园区节能环保企业培育计划,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加强对外产业协作。对接东湖高新区节能环保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节能环保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中国光谷大冶节能环保产业园,推进光谷地区节能环保成果在经开区转移转化,支持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在东湖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绘制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地图,积极对接产业优势地区资源。

——实施产业示范工程。支持徐风科技、宏力重工、中固环保等节能环保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在本地实施示范工程,对经开区范围购买和使用区内节能环保设备和服务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在大冶经开区内选取新建小区(园区)推广应用非金属环保材料、绿色功能涂料等。

6 环保节能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细分领域

招商企业

先进环保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科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汉华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

阿尔斯通集团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康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综合利用

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意大利马轮固力公司

(五)跨越式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

1、产业发展综述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利用光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从事的与光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服务等作业过程的集合,主要涉及光通信、移动通信、激光、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三网融合、4G/LTE网络普及等国家战略推进,产业内需市场逐渐壮大,项目投资充盈,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成为我国优势朝阳产业之一。

10 光电子信息产业链

2、园区发展基础

光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大冶经开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陶瓷插针、光纤连接器等产品性能和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晨信光电陶瓷插针产量稳居全国前列。经开区积极引进大型车船LEDLED路灯、LED显示屏等项目,继续丰富经开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种类,提升半导体照明与显示领域产品档次。深圳百昱光电、南京宇新照明等企业先后落户经开区。

3、发展思路与目标

加强与武汉中国光谷对接,加大招商力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发展光电子产品,引进发展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2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

4、重点发展领域

1)光电子

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光电子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光通信系统设备、光显示等领域,产业规模和产品种类不断扩大。我国已实现商用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步,国内市场所需的光电子产品80%以上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近年来,我国光电子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三网融合、物联网、4G/LTE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拉动产业需求,到2015年,我国将发展7650FTTx用户。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半导体照明工程”,37个“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已实施的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超过2000项。2013年通用照明领域市场规模增长率达到65%,背光应用领域增长率达到35%,预计2015年,半导体照明与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建成“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城市50座。

发展重点:巩固陶瓷插芯、光纤连接器产品优势,加快光通信元器件产品升级,延伸发展光通信传输设备和接入设备的核心元器件、模块和设备整机,有序发展3G4G用终端设备。重点发展车船照明、室内照明、景观照明、工业照明等半导体照明产品,有选择的发展广告牌、指示牌等大尺寸LED显示领域。

2)智能家电

发展趋势:智能家用电器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与传统家用电器融合,使传统家电实现智能化、节能化、网络化等功能。智能家电已成为家电领域的核心发展方向,传统家电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合作趋势明显,智能环保冰箱、智能节能空调等新概念产品不断涌入市场。预计2015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作为我国“智慧城市”系统工程重要的配套支柱产业,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家电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物联网白电国家标准及《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等行业标准。

发展重点:采用数字、环保、节能新技术,提高绿色设计水平,引进发展节能、节材、可回收可拆解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推进家电产品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提高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区内智能家电关键零部件制造、物流等配套能力。

3)消费电子

发展趋势:消费电子是指围绕着消费者应用而设计的与生活、工作娱乐息息相关的电子类产品。随着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消费电子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明显,可穿戴设备、电子书阅读器等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型消费电子产品涌现。我国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终端产品和元器件加工制造能力世界领先,全世界70%的智能终端产品在我国生产制造,自主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国内消费电子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2011-2013年期间,国内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发展重点:围绕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游戏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引进发展元器件、移动电源等配套产品。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智慧网络领域导航设备、识别设备、监控设备等终端产品和传感器、RFID等元器件。

5、产业发展策略

——探索建立与光谷地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武汉·中国光谷建立常态化联系,鼓励园区企业在光谷设立研发中心,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搭建大冶经开区光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光电子信息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谷光电领域科技成果在大冶经开区转化落地,鼓励光谷光电子信息企业在大冶经开区建立生产基地。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了解光谷地区企业上下游配套情况,引进成长能力强、有转移潜力的光电子信息企业。积极承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消费电子、智能家电领域产业资源外溢,开展可产业转移项目的梳理和研究,跟踪重点企业投资趋向,实现精准招商。围绕产业转移需求,完善产业载体建设,引导光电子信息企业入驻专业园。

——优化产业服务水平。增强园区与企业间的互动,建设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在建项目和入驻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对接光谷及其他地区产业资源。对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拉动作用明显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税收、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力度。

7 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考目录

细分领域

招商企业

光电子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迪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

智能家电

海尔集团

美的集团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立美达股份有限公司

(六)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1、产业发展综述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改造,也包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商业模式所产生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等特点,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新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未来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关系到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和效率。

2、园区发展基础

大冶经开区现代服务业主要以高端交易、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业态为主。高端交易领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铜现货交易平台和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可开展金、银、锡、铅等数十种有色金属交易。现代物流领域,形成了以“五大物流园区、九大物流中心、若干配送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发展新格局,有色物流园、罗桥物流园、蓝天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文化创意领域,培育了殷祖古建、中鲁设计等古建筑设计重点企业。电子商务领域,亿赞普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初具规模。

3、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特色发展与需求导向相结合,加快发展高端交易业,推进现代物流业专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产业,全面提升生产生活服务能力,将大冶经开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收入480亿元。

4、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现代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为核心的新业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业发展进步。

5、重点发展领域

1)高端交易

发展重点:推进国家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重点发展铜矿、铜材等产品交易,拓展金、银、锡、钨等有色金属交易,加快发展以矿产品为特色的展示、结算、咨询等服务,打造全国最大的铜现货交易平台。推动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大型商贸中心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若干O2O线下实体服务聚集区。

2)现代物流

发展重点:搭建区域智慧物流平台,鼓励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大冶市完善五大物流园、九大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等物流专业设施和功能设施,重点发展面向大型设备、矿产品、电子产品、农副产品等的专业物流,拓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业务,引进培育专业第三方物流。

3)科技服务

发展重点:着力发展会计、法律、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积极引进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建立高效率、模块化的中介服务对接机制;引进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培训等专业服务。

4)文化创意

发展重点:促进古建筑设计与石雕、青铜工艺结合,重点发展古建筑工程和设计,培育引进古建筑修复和古建筑彩绘,有序发展仿古商业街及古建园林景观策划和规划。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挖掘铜绿山古矿遗址和小雷山景区等旅游资源,推动青铜文化、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产品。

6、产业发展策略

——打造全国最大的铜现货交易平台。积极推进铜现货交易平台申报国家级矿产品交易平台。完善平台仓单交易、仓单质押融资等服务功能。利用平台高端交易对融资的需求,吸引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国内外矿贸易企业入驻金贸大厦。以平台为载体举办各类论坛、会议等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交流洽谈。

——提升专业物流发展层次。发展以大型设备、矿产品、金属材料等为主的专业物流和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引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跟踪定位、物流管理软件等关键技术应用,加快建设调度中心、数据中心等高端物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罗桥物流园、有色物流园等项目的建设。

——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大冶市旅游资源,着力向体验旅游发展,通过建立青铜博物馆等方式大力挖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围绕三大革命旧址及周边风景,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围绕大小雷山自然风景资源,开发生态休闲观光游。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引导和扶持精品体验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力开展大冶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加快科技服务专业化发展。围绕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材料、换热装备、铸造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中心、科研机构等。引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代理等专业服务机构。继续壮大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投资咨询、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典当等其它科技中介机构。大力培育本地第三方服务机构,提升中介服务水平,支持本地中介机构与国内知名机构合作。

——推进电子商务多层次应用。由大冶市政府、经开区共同牵头,推出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企业在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线;培训指导区内企业,帮助其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养结算、翻译等专业人才,助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商业综合体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大冶首个电子商务特色商业街区。以美吉特集团、欧蓓莎集团等商贸企业为重点,规划建设区域性专业电子商务平台。规划建设大冶经开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本地农产品信息在湖北农业信息网展示销售。

8大冶市现代物流架构

物流园区

  • 有色物流园

  • 罗桥物流园

  • 蓝天物流园

  • 陈贵物流园

  • 联润冷链物流园

物流中心

  • 大冶家居建材物流中心

  • 劲牌危险品物流中心

  • 嘉叶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 矿产品加工集散中心

  • 纺织服装物流中心

  • 机电产品物流中心

  • 食品饮料物流中心

  • 新型建材物流中心

  • 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 鹏达危险品配送中心

  • 谷宾畜禽产品配送中心

  • 富侨贸易新型煤炭配送中心

  • 小商品、建材、农贸等一批依托于专业市场的配送中心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打造“一心、一轴、三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功能,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将大冶经开区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生态科技新城,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共融发展。

11 大冶经开区产业布局图

一心”:指园区服务中心。以城西北行政中心为中心,打造集行政管理、总部办公、高端商务商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中心,成为大冶经开区的城市功能核心区和代表大冶经开区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一轴”:指创新驱动发展轴。沿罗金大道横穿整个经开区,不仅是大冶经开区对外辐射和联系的主干道,更是连接大冶经开区主要功能区,融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发展、现代服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主轴。

三区”:指综合服务区、城西北综合产业区和扩园综合产业区。综合服务区主要承载商务商贸、金融服务、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功能;城西北综合产业区主要承载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功能;扩园综合产业区主要承载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及大冶经开区创新孵化功能。

多园”:指生命健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研发创新园、现代物流园等专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态势突出、生态人文环境优越的产业示范园区。

——生命健康产业园:主要承载中药与保健品、药物制剂、健康服务等产业的研发与生产功能,重点发展保健品、中药衍生品、抗生素制剂、医药包装品、食品精深加工、健康服务领域,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主要承载高端装备产业研发和制造功能,打造以高效节能换热装备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基础部件、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专用设备为亮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园:主要承载新型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产业的研发和制造功能,重点发展断桥隔热铝型材、五金建材、PVC生态木、绿色环保功能涂料、高规格涂镀层板带、建筑节能玻璃等领域,着重推进工业铝材实现产业化,打造湖北省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节能环保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脱硝设备、水处理设备、伴生矿床金银资源综合利用和固体废弃物消纳利用等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及服务领域,打造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子、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积极加强与武汉中国光谷的合作交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研发创新园:承载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功能,加快引进建设行业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与高校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和行业研发中心,全力打造大冶市创新发展引领区。

——物流产业园:依托铁路、水路、高速路网,围绕矿产品运输、农产品仓储运输、大型设备运输等细分领域,建设集仓储、配送、集散、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中心。

(二)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探索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推进经开区与大冶市其他经济板块建立产业配套发展体系,避免构成恶性竞争;构建经开区与周边地区联合招商机制,有规划、有目的地引导项目布局,促进地区与产业和谐发展,从整体上推动大冶市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参与武汉城市圈分工合作。积极对接武汉科教资源与产业优势,开展协同创新,引进光电子信息、生物、汽车零部件等相关配套产业。与咸宁、黄冈等地开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建立上下游分工协作机制。

(三)打造优质配套环境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内部交通框架,加快骨干公路网络建设,加大产业园与城区多路对接。加快公交车站和长途车站的建设,增设公交线路,建成覆盖园区主干道、支路及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通讯、电力、热力、排水、排污等市政管网建设,全面提高区域承载能力。

加强“数字经开区”建设。大力推进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数字化办公,优先搭建政府信息平台,实施政务公开信息的网上发布。完善大冶经开区企业数据库建设,引导企业信息化改造、建立公司门户网站,推动园区企业智能化、数据化发展。推进社区网络全覆盖,推进“智慧小区”建设。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推进联润、欧蓓莎、美吉特等商贸项目建设。推进白天鹅酒店、中信三里七湖商务带等项目建设,沿新冶大道合理布局一批高标准写字楼、商务会所、会议中心等高档商务服务设施。在产业园内规划布局一批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推进廉租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建设,引导企业建设职工宿舍。

优化园区生态环境。依托园区山貌水系建设生态景观,增建一批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园和街心花园,增加城市景观带和绿化用地,打造商住与生态共存的绿色园区,助推大冶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启动工矿废弃地复垦治理工程,加速推进河道清淤、河岸护砌等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六、实施五大产业提升工程

(一)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实施领军企业推进计划。开展大冶经开区“领军企业”认定工作,研究制定“一企一策”支持方案,每年至少落实1家企业支持政策。支持劲牌公司、迪峰、东贝铸造等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进入新兴业务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对企业品牌塑造给予补贴。建立领军企业动态监测与服务“直通车”机制,搭建企业与市、区领导沟通的“绿色通道”。

实施高成长企业助推计划。研究制定大冶经开区高成长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挖掘和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企业。借鉴中关村、武汉东湖、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扶持高成长企业经验,从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开拓市场、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加强帮扶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支持高水平创业。支持科技创业,重点关注大冶籍大学生、退休科研人员等,主动接洽并吸引其回乡创业。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吸引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落户大冶。鼓励企业内科研人员创业,支持区内企业裂变孵化。加强创业前端服务,支持孵化器开展创业项目评估、创业辅导加实训等“预孵化”服务,吸引优秀创业团队与创业项目入驻。

提升创业承载能力。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支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大冶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冶市计算机应用生产力促进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生命健康、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创业需求,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以大冶高新技术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建设创业苗圃;将迪峰加速器打造成大冶经开区加速器样板。支持区内外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科技孵化器。提升创业链条服务水平,引进专业团队对孵化器进行管理运营,完善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科技中介、专业培训、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辅导等企业服务功能。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与专业园对接机制。

(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重点新产品后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支持迪峰公司AND项目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鼓励中小企业申报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引导基金公司、风投机构、创投机构等来园区投资。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国家级研发机构,鼓励宏力重工、冯家山硅纤等企业创建省级技术创新平台。通过设立辅导站、特派员定向辅导等方式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争取每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6家。

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围绕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设立大冶经开区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行业技术中心等,争取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技术攻关等项目达10项。支持企业加入地区性、全国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行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吸引东湖高新区及其他经开区来园区建设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与大冶经开区合作共建专业园。

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鼓励研究院以开放性为主、以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保健品、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行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非金属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等服务,解决技术创新链条断链的问题。鼓励研究院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并试行股权激励机制。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换热装备、金属新材料等行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联盟组织成员参与各类行业论坛、技术对接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引导联盟联合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在技术创新、产业政策、标准创制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支持联盟成立法人机构,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研究建立大冶经开区联盟年度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

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抓住大冶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契机,出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加快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持大冶市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通过举办专利培训、深入企业指导、引入专业代理机构等方式,开展专利“扫零”行动。支持劲牌公司、迪峰等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实现科研、标准同步。加快推进国家品牌示范区建设,推进商标战略,支持园区企业创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完善知识产权监督、举报服务和维权援助工作机制。

加快创新促进机构建设。充分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资源,搭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平台使用方实际发生使用费给予补贴,对本地优秀平台给予年度奖励。推进大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对接转移机制,设立专利技术展示平台,强化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推介、科技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能力。建立综合性科技企业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会计审计、税务、法律、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科技中介机构,为企业打造个性化专业服务。

(三)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加快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坚持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紧缺的人才。依托湖北省“百人计划”、大冶市“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以人才柔性引进为思路,重点引进园区主导产业的研发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企业管理人才、金融投资人才和高端服务人才等,争取每年引进大冶市“三高”人才200人。设立大冶经开区人才专项资金,创新资金使用办法,拨改投、拨改贷等方式支持高端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接高校院所高水平人才团队,实行“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两栖模式。

加快培养多层次人才。加强企业家培育,推动技术型创业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育,组织企业高管到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培训。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以大冶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举办证书班、岗位培训等。推广劲牌公司、东贝铸造等企业内训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培训班等。

激发人才创新激情。完善大冶经开区人才激励政策体系,丰富人才激励方式,推进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鼓励园区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工作,建立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回乡人才激励机制,对家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资金奖励。组织参与“湖北省优秀企业家”、“大冶市杰出人才”、“铜都英才奖”、“大冶市首席技师”等评选表彰活动。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大冶市人才服务中心,完善人才引进、人才招聘、户口托管等功能。开展大冶经开区职称改革和创新,推进非公领域职称评定制度改革,解决企业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评定难题。推出“高层次人才证”,落实优诊卡、子女点读、家属选岗等政策,提供金融、休闲、创业等创新型服务。加快建设铜都人才公寓和职工公寓,满足多层次人才的居住需求。

(四)科技金融创新工程

设立大冶经开区投资引导基金。设立5000万元大冶经开区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组建3-5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以股权投资、引导企业并购等方式支持区内主导产业发展。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基金进行专业化管理。搭建基金与优质企业、重大项目的对接平台,定期组织大冶经开区资本与项目对接洽谈会。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支持有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融资租赁等产品创新。鼓励大冶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创新贷款担保、政府专项资金担保、发债担保等业务,引导民间资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创新型金融机构。组建经开区科技保险公司,支持开展贷款保证保险、研发保险及其他新险种。

支持企业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设立促进企业上市专项资金,建立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组织新三板对接会和动员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券商进行上市培训,对企业从改制、挂牌上市到再融资,给予补贴和财政奖励。鼓励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力康药业、迪峰、东贝铸造、徐风科技等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途径拓展融资渠道。

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创业投资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大冶经开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引导投向生命健康、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领域初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大力吸引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对入驻园区的机构给予同高新技术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对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给予一定的补贴。

(五)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推动园区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程。限制高能耗企业和项目入驻,引导现有高能耗企业通过信息化和技术改造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严把建设关,要求企业选用能耗低、污染少的设备和工艺。鼓励耗水大户和废水排放大户改造生产流程和技术工艺,提升节水效能。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动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内小循环、经开区内或产业间的中循环、大冶及周边地区整个社会层面的大循环三个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回收水平,推进铁、铜、金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报废汽车、机电回收拆解项目建设,鼓励开展报废汽车、机电回收、拆解、再利用。进一步提高污水再生处理率,将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绿化和道路冲洒等用水。

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启动工矿废弃地复垦治理工程,对生态安全格局影响重大的板块和廊道进行重点生态建设和修复,对已遭破坏的山体、水系、植被进行积极修复、疏浚和治理。加速推进河道清淤、河岸护砌等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快施“绿色大冶”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为主的防护林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环保体系、绿化体系。

完善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优化并落实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审查,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强化引导与把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铝材加工、铸造等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确保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园区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推进污染型企业集聚发展,实施集约化环境管理,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加强环保宣传和监管力度。强化环保法规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加紧建设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和监测联网平台,确保污染源监控设施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加快环保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畅通环保信息渠道,建立环境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对经开区所有新、扩、改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日常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整改一批。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园区政策体系

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围绕“321”产业架构编制各主导产业规划,出台产业专项政策,制定园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技术目录。出台大冶经开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意见,在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财政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政策体系。

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大力争取湖北省、大冶市资源向经开区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发展战略和政策设计倾斜。引导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扶持资金和湖北省相关资金支持经开区内重大产业项目、创新创业体系等建设。充分利用大冶市扶持资金完善区内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建立政策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大冶经开区政策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和总结,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政策评估,根据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及时完善、修正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绘制大冶经开区全球创新地图。加强招商顶层设计,分析研究产业前沿发展趋势和不同地区产业转移需求,围绕重点产业、创新资源等绘制全球创新地图。制定产业招商目录,针对性地引进规模大、贡献大、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积极招引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平台、检测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入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

转变招商引资理念。转变招商思路,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大招商”向“精招商”的提升,建立会展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渠道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优化项目准入机制,综合考虑项目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完善招商工作市区联动机制,以园区招商部门为核心探索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的招商协调机制。

优化招商服务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实质性减少审批环节。设立招商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对各项审批实行限时办结制,提供专人辅导企业办理或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大冶经开区重点招商项目库,实行领导挂职服务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搭建大冶经开区招商信息平台,发布园区土地、政策、服务等信息。

(三)树立园区品牌形象

塑造区域品牌体系。推进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建立园区品牌、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等多层次区域品牌架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中药保健品、换热装备等特色产业品牌。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品牌培育工作,支持换热器领域、环保材料领域自主品牌对外出口,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注册国际商标。

加强园区对外宣传。健全经开区门户网站,打造外部了解经开区的窗口。通过平面媒体、户外广告牌、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园区品牌营销和推广,提升园区知名度。组织区内企业参与国内外知名展会、论坛,定期在外举办产品和项目推介会、园区介绍会和人才交流会。

营造园区文化氛围。弘扬“务实、进取”的大冶经开区文化。加强经开区创新文化建设,塑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培养“鼓励创新、敢于创业、勇于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加强经开区文化宣传力度,塑造创新创业、务实进取的典型案例,并给予奖励。鼓励区内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围绕光通信、智能制造、消费电子等领域,重点推进与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等园区联合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研发机构等全球高端产业资源。

(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明确项目入驻标准。加强项目评估和准入机制,建立经开区项目评审专家库,从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制定大冶经开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根据经开区不同区块土地性质及各专业园区定位,对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予以严格规定。对投资额度小、占地面积小,但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高且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引进机制。不符合标准的建设项目坚决禁止入园。

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围绕要素投入强度、土地承载能力、土地利用效益、园区生态环境等指标建立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定期对园区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考核,鼓励企业对闲置、低效土地和厂房进行再开发和改造。

探索建立土地退出机制。制定大冶经开区闲置企业用地退出管理办法,定期对入园项目用地开发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对超期未开工或产值、税收、环境影响等指标未达到协议约定的项目,先行告知预警,对逾期未整改的项目以适当方式清退。设立项目用地退出专项资金,用于闲置土地资源或建筑物的回购、改造、补贴以及相关配套支持等。


附件一:大冶经开区产业选择过程

(一)产业选择模型

采用“长中短名单”模型进行产业选择,包括三大步骤:首先确定待选产业领域长名单及中名单,其次根据VC+3C评价标准建立产业优选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对细分产业领域进行优选评价,确定产业短名单。

附图1 产业选择方法与模型

本规划产业选择分为三大步骤:

首先,从两大方面确定待选产业领域长名单,一是紧跟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二是把握区域产业发展机遇,研究黄石市、大冶市、大冶经开区产业基础和本地矿产、农产品等资源转化形成的产业领域,并考虑大冶经开区可承接转移的产业领域。

其次,考虑三大限制条件,对产业领域长名单进行筛选,一是将环境保护作为“硬门槛、硬指标”,剔除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领域;二是遵循差异化发展原则,避免与黄石市及其他周边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雷同;三是考虑人才、科研资源、原材料等限制性因素,剔除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

最后,将适宜发展的产业领域进行分类组合,从产业自身发展潜力和本地竞争潜力两个维度分析,优选得出最适宜大冶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架构和领域。

(二)产业选择长名单

1、紧跟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1)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大冶经开区应紧跟国家产业发展导向,有选择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生产性服务业

包括研发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是人力密集、资本密集、知识技术密集的服务行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产业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大冶经开区应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着重发展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为本地制造业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提升区域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3)幸福体验型新兴产业

随着社会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居民的文化观念、社会习惯、消费习惯不断变化,对休闲、娱乐、健康等幸福体验型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幸福体验型新兴产业已成为发展热点。大冶经开区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发展健康服务、现代旅游等热点产业。

2、把握区域产业发展机遇

1)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长江中游地区将担起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和人口“双转移”的重任,围绕技术引进和绿色生态发展促进本地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耗能向低耗能低污染升级,带动中部和东部地区联动发展。下游发达地区未来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服务业,部分产业由于发展空间有限、商务成本较高、制造业人才缺乏等因素限制,制造领域存在向外溢出的机会。大冶经开区可依托较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对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附表1 长江经济带下游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领域

序号

产业

细分领域

1

移动互联网

移动通信设备、支撑与服务、芯片、终端设备、基础软件、应用服务

2

物联网

传感器、组网与协同处理、系统集成

3

下一代互联网

基础网络设施、支撑与服务、终端设备、应用服务

4

卫星应用

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卫星导航

5

智能制造

3D打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行业专用智能装备

6

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装备

7

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环控、牵引供电、机车车辆、运营服务

8

海工装备

海水淡化装备、船舶

9

新材料

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显示与照明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纳米材料

10

新能源

风电产业、光伏产业、核电装备及应用、智能电网

11

生物和健康

现代中药、生物农业、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健康和研发服务、医用器械、医疗材料

12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整车

13

节能环保

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节能服务、大气治理、水处理、固废处理、监测设备、环境服务

14

集成电路

设计、材料、装备、封测

15

现代服务业

文化创意、数字内容、软件服务、研发设计外包

16

其他

快速消费品、白色家电、纺织、化工等

2)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持续向高新技术、新兴服务业态方向发展,部分生产制造及产业配套功能受发展空间有限、人力成本较高等因素限制,存在向外转移可能。大冶经开区可以“对接配套”为主,与东湖高新区产业形成联动发展。

黄石市。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医药等领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正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北斗等产业,大冶经开区可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寻求合作机会。

湖北省。武汉汉阳区及襄十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在商用车、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随着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部分企业存在扩张发展的意愿,为大冶经开区承接汽车产业配套环节提供了机会。

3)依托市域产业发展基础

大冶市目前已形成保健酒、特钢模具钢、机电制造、铜及稀贵金属深加工和建筑业五大产业集群,铝型材、纺织服装、非金属和农产品加工四个重点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个新兴产业领域规模相对较小,发展潜力可观。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存在发展机会。商贸、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目前,大冶市以大冶经开区为主阵地,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对接武汉产业转移,加快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和低碳环保产业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大冶经开区产业选择长名单可重点聚焦在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能源、汽车、光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八大产业方向。

附表2 产业长名单(产业池)

生命健康

医药(中药、生物制药、化学药)

保健品


小分子药物

药物制剂


食品精深加工

健康和研发服务


医疗器械

医用材料

装备制造

机电制造

数控机床


行业专用智能设备

智能仪器仪表


工业机器人

通用航空装备及配套


轨道交通装备及配套

船舶装备及配套


智能装备零部件


新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材料


光电子材料

显示照明材料


新型金属材料

高性能复合材料


建筑材料


节能环保

节能(产品、设备、服务)

环保(产品、设备、服务)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监测

能源

太阳能

风能


智能电网

火电

汽车

汽车整车

汽车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电池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电控系统


充电桩及其他充换电设备


光电子信息

光通信

大数据


物联网

集成电路


电子元器件及微电子系统

移动互联网


消费电子

北斗产业

现代服务业


矿产品交易

现代物流


旅游

动漫创意


研发设计

中介服务


古建筑设计

电子商务


商务商贸

数字生活


数字文化


传统产业

提升

纺织服装

水泥建材


化工产业

食品加工

(三)产业选择中名单

1、产业发展要坚守生态环保要求

大冶市是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同时承担着建设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任务,将“生态立市”放在城市发展的首位,近年来加快偿还生态欠债,大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参照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产业,大冶经开区在产业选择上应紧跟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标国家和区域节能减排、环保标准,避免发展原料药、水泥化工、金属粗加工等高污染或高能耗的领域,在完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配套的前提下平稳发展部分污染可控、存在节能降耗潜力的领域。

附表3 长名单细分领域中限制性产业领域

序号

产业

高污染或高耗能领域

1

医药

化学药、原料药

2

食品精深加工

粮食加工

3

有色金属材料

铜材、铝材冶炼、粗加工等前端环节

4

黑色金属材料

钢材冶炼及粗加工等前端环节

5

建筑材料

水泥

6

火电

火电工程

7

电子元器件

电镀焊接、塑料添加剂使用等加工环节

8

纺织

印染整理

9

化工

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原料

2、与黄石市其他地区及周边地区错位发展

按照《黄石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纲要》及《黄石市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产业布局,黄金山工业新区重点发展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自动化设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轻纺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黄石港工业园、西塞山工业园、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组成的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和钢延产业,建材产业、能源产业和现代物流;大冶灵成工业园以模具制造为主,阳新城工业园以铝加工和水泥建材为主。大冶经开区要注意差异化发展,依据自身优势长板做出产业选择和优先发展排序,避免与周边园区的特色主导产业雷同,重点发展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3、筛除发展要素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

从人才依赖、配套条件等限制性因素分析来看,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复合材料、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等领域需要大量高端人才、资本或科研资源支撑,本地暂不具备发展条件;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汽车整车、充换电设施等领域需要配套企业和原材料支撑,本地缺乏相关配套。

附表4 产业中名单初步筛选

产业

限制性因素

可发展部分

筛选


有污染或高耗能

区域竞争

人才依赖

配套要求



生命健康

1

中药与保健品






重点发展


2

医疗器械





适当发展


3

医用材料





适当发展


4

生物制药





适当发展


5

药物制剂



污染小、附加值高的药物制剂

适当发展


6

食品精深加工






重点发展


7

健康服务





健康管理、养老养生及中医诊疗

重点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

8

高效节能换热装备





换热装备及金属压力设备

重点发展


9

数控机床




配套周边地区发展机床功能部件

适当发展


10

轨道交通





不发展


11

工业机器人




不发展


12

行业专用智能设备





矿山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等

重点发展


13

智能制造基础部件






重点发展


14

海洋工程装备





不发展


15

智能仪器仪表




适当发展


16

通用航空





不发展


17

船舶装备





不发展


18

汽车整车




不发展


19

汽车零部件





错位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轴承、车用电机、空调等

重点发展

新材料

20

金属结构材料





错位发展板材设加工和工业铝材

重点发展


21

新型合金材料




不发展


22

光电子材料





不发展


23

高性能复合材料





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


24

显示照明材料





不发展


25

新型建筑材料





发展环保建材

重点发展

新能源

26

太阳能




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

适当发展


27

风能




发展风电设备和配套

适当发展


28

生物质能




不发展


29

智能电网




不发展

保节能环保

30

先进环保






重点发展


31

高效节能





发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重点发展


33

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发展


34

环境监测





适当发展


35

节能环保服务





适当发展

光光电子信息

36

光电子






重点发展


37

新型显示





适当发展


38

半导体照明






重点发展


39

消费电子





发展电子终端产品组装

重点发展


40

智能家电





发展绿色节能家电

重点发展


41

大数据




不发展


42

物联网




发展基础感知元器件

适当发展


43

电子元器件及微电子系统





不发展


44

北斗及应用产业




发展北斗导航终端产品组装

适当发展


45

集成电路




不发展

现代服务业

46

商务商贸




作为城市功能配套服务发展

适当发展


47

研发设计




搭建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适当发展


48

高端交易





发展矿产品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

重点发展


49

现代物流






重点发展


50

现代旅游






重点发展


51

中介服务





适当发展


52

古建筑设计






重点发展


53

数字文化




不发展


54

数字生活





适当发展

注:表示具有较强限制因素表示有一定限制因素。

综上所述,并对产业进一步整合和细分,得出大冶经开区重点发展产业名单:中药与保健品、食品精深加工、健康服务、高效节能换热装备、智能制造基础部件、行业专用智能设备、汽车零部件、金属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先进环保、高效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光电子、LED照明、消费电子、智能家电、高端交易、现代物流、现代旅游、古建筑设计等产业。同时得出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数控机床、环保服务等可适当发展的产业领域名单。

(四)产业选择短名单

附表5 产业中名单打分表

细分产业领域

产业发展潜力

本地竞争潜力


市场容量30%

产业关联10%

市场增长20%

利润水平20%

生态协调20%

综合得分

本地基础20%

技术支撑30%

区位资源20%

自然资源

综合得分











30%


生命

健康

中药与保健品

9

9

9

9

9

9

9

9

8

7

8.2


医疗器械

7

6

7

7

7

6.9

7

6

6

6

6.2


医用材料

8

7

7

7

7

7.3

6

6

7

5

5.9


小分子药物

9

6

8

8

7

7.9

4

5

7

5

5.2


药物制剂

9

7

8

7

6

7.6

6

6

7

5

5.9


食品精深加工

8

8

7

7

7

7.4

8

7

8

8

7.7


健康服务

9

7

9

9

9

8.8

5

8

8

9

7.7

高端

装备

制造

高效节能

换热装备

8

8

8

7

8

7.8

9

8

8

7

7.9


智能装备

功能件

8

9

8

7

7

7.7

9

7

7

6

7.1


工业机器人

8

7

8

8

8

7.9

4

4

6

6

5


行业专用

智能设备

9

8

9

7

8

8.3

6

6

7

6

6.2


智能仪器仪表

8

8

7

7

8

7.6

5

4

7

6

5.4


汽车零部件

9

7

8

8

8

8.2

7

7

8

6

6.9

新材料

金属结构材料

9

9

8

7

7

8

9

7

8

7

7.6


无机非金属

材料

8

8

8

9

6

7.8

9

8

8

8

8.2


新型建筑材料

8

7

8

7

7

7.5

9

7

8

7

7.6

节能

环保

先进环保

9

8

9

7

9

8.5

9

7

7

8

7.7


高效节能

9

8

9

8

9

8.7

8

7

7

7

7.2


资源综合利用

9

8

8

8

9

8.5

9

7

7

8

7.7


环境监测

8

7

7

8

9

7.9

6

5

6

6

5.7


节能环保服务

8

8

8

9

9

8.4

4

4

6

7

5.3


分布式

光伏电站

8

7

9

8

8

8.1

7

5

8

6

6.3


风电

8

7

9

7

8

7.9

6

5

6

5

5.4

光电子信息

光电子

9

9

8

8

7

8.2

8

8

8

7

7.7


新型显示

9

8

8

8

7

8.1

5

5

6

6

5.5


半导体照明

9

7

8

8

7

8

7

7

6

6

6.5


消费电子

9

8

8

7

7

7.9

5

5

8

6

5.9


智能家电

8

8

7

7

7

7.4

8

7

6

6

6.7


物联网

8

7

8

7

8

7.7

5

5

7

6

5.7


北斗及应用

8

8

7

7

8

7.6

5

5

8

7

6.2

现代服务业

高端交易

8

7

8

8

8

7.9

9

7

9

8

8.1


现代物流

8

9

8

7

8

7.9

9

7

9

9

8.4


旅游

7

7

7

6

8

7

8

6

8

9

7.7


研发设计

8

8

8

8

8

8

5

6

7

8

6.6


中介服务

7

8

7

8

9

7.7

7

6

7

8

7


数字生活

8

8

7

8

9

8

4

4

6

8

5.6


古建筑设计

6

6

7

7

8

6.8

8

7

8

8

7.7

以产业发展潜力和本地竞争潜力两个维度确定坐标轴,取最高分(10,10)为核心点,取5为半径画圆,作为筛选范围。产业中名单各产业领域根据各自得分确定在坐标轴位置,在筛选区域内的产业领域建议重点发展,反之则在规划期内不建议发展。

附图2 大冶经开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通过限制性因素剔除,从本地竞争潜力和产业自身发展潜力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产业的成长性与带动性,对重点发展和适宜发展的产业领域进行分类组合,最后优选整合出最适宜大冶经开区产业发展架构和领域,即以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新兴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321”产业架构。具体如下:

附表6 产业短名单

生命健康

  • 中药和保健品


  • 食品精深加工


  • 药物制剂(含医药包装材料)


  • 健康服务(含医疗康复器械、中医诊疗器械)

高端装备制造

  • 高效节能换热装备


  • 行业专用智能装备


  • 智能制造基础部件(含机电产品和智能装备功能件、结构件)


  • 汽车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新材料

  • 金属结构材料


  • 新型建筑材料


  • 无机非金属材料

节能环保

  • 先进环保(含环保工程与服务、环境监测设备)


  • 高效节能(含光伏发电、节能监测设备)


  • 资源综合利用

光电子信息

  • 光电子(含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和物联网感知元器件)


  • 智能家电


  • 消费电子(含北斗应用终端)

现代服务业

  • 高端商贸(含矿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商务商贸)


  • 文化创意(旅游、古建筑设计)


  • 现代物流


  • 科技中介(含研发设计、中介服务)

附件二:大冶经开区产业发展重点简明列表

生命健康

  • 中药与保健品

  • 保健酒

  • 包装、印刷、中药加工设备、专业物流等保健酒上下游配套领域

  • 冬虫夏草、枸杞、玫瑰等系列产品

  • 功能性食品饮料、日化品等中药衍生品

    • 药物制剂

    • 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等仿制药

    • 速释制剂、缓控释制剂等抗生素制剂新剂型

    • 空心胶囊、一次性输液器等医药包装品

      • 食品精深加工

      • 鱼丸、鱼糕等半成品食品

      • 火腿、蟹松等休闲食品和方便食品

      • 果蔬罐头、豆豉等风味食品

      • 铝箔包装食品、复合膜包装食品等产品

        • 健康服务

        • 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坐堂诊疗服务

        • 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

        • 营养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

        • 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医疗器械

        高端装备制造

        • 高效节能换热装备

        • 船舶、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统换热装备应用领域新机型

        • 水电机组冷却系统、核电常规岛、风电发电机组、航天飞行器等大型专业化项目配套换热设备

        • 换热元件专用材料及换热装备专用设计和仿真领域

        • LNGLPGCNG等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及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

          • 智能制造基础部件

          • 冰箱压缩机电机、变频电机、伺服电机、空压机、离心机等机电产品

          • 智能铸造及精密模具

          • 转台、主轴、刀库、丝杠等智能制造装备功能件及主机

            • 汽车零部件

            • 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等产品的关键配套零部件

            • 汽车轴承、车用电机、汽车照明、车载空调、动力电池、摩擦材料、轮毂、装饰件等汽车配件产品

            • 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物流

              • 行业专用智能设备

              • 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玻璃机械等区域发展所需装备

              新材料

              • 新型建筑材料

              • 断桥隔热铝型材等建筑铝材及五金建材

              • PVC生态木等节能环保复合材料及其他木塑复合装饰与地板材料、玻璃钢高分子复合门窗

              • 绿色环保功能涂料、保温隔热墙体材料、耐火材料等其它建材。

                • 金属结构材料

                • 高规格涂镀层板带和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系列产品

                • 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工业铝材及轨道交通领域工业铝材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硅灰石纤维改性剂为核心的高端摩擦材料、橡胶塑料材料

                  • LOW-E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建筑节能玻璃和钢化玻璃、耐高压、耐高温玻璃等特种玻璃

                  节能环保

                  • 先进环保

                  • 发展中空纤维膜、杂化膜等净水膜产品

                  • 发展噪音隔离产品,污水、废气等在线监测仪器,发展新风系统。

                  • 发展烟气脱硫脱硝、湿法除尘、餐饮油烟净化等领域设备,着力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家用净水等水处理设备。

                  • 发展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工业废水处理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等领域工程总承包及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发展水质监测、大气监测等环境监测服务。


                  • 高效节能

                  • 发展自动调节节能工业锅炉、蓄热式燃烧窑炉等高效节能产品,培育锅炉窑炉节能再制造,有序发展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设备。

                  • 引进培育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站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探索新能源接入和控制领域智能系统;发展节能咨询、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等节能服务。


                  • 资源综合利用

                  • 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拆解和再制造、伴生矿床金银资源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 废金属资源和废弃电器电子资源化利用

                  • 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固体废弃物消纳处理技术和设备(淤泥尾砂墙体材料)

                  光电子信息

                  • 光电子

                  • 陶瓷插芯、光纤连接器产品

                  • 光通信设备的核心元器件、模块和设备整机和3G4G用终端设备

                  • 车船照明、室内照明等半导体照明产品和大尺寸LED显示领域

                    • 智能家电

                    • 节能、节材、可回收可拆解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 智能家电关键零部件制造、物流

                      • 消费电子

                      • 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元器件、移动电源等配套产品

                      • 智慧网络领域导航设备、识别设备、监控设备等终端产品和传感器、RFID等元器件

                      现代服务业

                      • 高端交易

                      • 矿产品交易

                      • 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 电子商务平台及O2O线下实体服务聚集区

                        • 现代物流

                        • 专业物流

                        • 第三方物流

                          • 科技服务

                          • 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

                          • 会计、法律、人力资源等中介服务

                            • 文化创意

                            • 古建筑设计(青铜文化与科技融合)

                            • 现代旅游


                            附件三:大冶经开区发展任务表(2014-2020

                            任务类型

                            具体任务

                            责任部门

                            产业政策

                            及招商

                            1

                            出台主导产业专项支持政策

                            市发改局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市招商局

                            区经济发展部


                            2

                            出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政策



                            3

                            绘制经开区全球创新地图,制定招商目录



                            4

                            加强招商项目落地跟踪服务



                            5

                            建设国家级品牌示范区


                            科技企业

                            培育

                            6

                            实施领军企业推进计划

                            市科技局

                            市经信局

                            区经济发展部


                            7

                            实施高成长企业助推计划



                            8

                            支持高水平创业



                            9

                            完善创业孵化链条


                            创新能力

                            提升

                            10

                            推进企业申报科技专项

                            市科技局

                            区经济发展部


                            11

                            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



                            12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13

                            推进与高校院所开展战略合作



                            14

                            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15

                            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16

                            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7

                            搭建若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8

                            推进大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19

                            建立综合性科技企业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

                            培育

                            20

                            实施大冶经开区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市组织部

                            区综合部

                            区经济发展部


                            21

                            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22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23

                            推出高层次人才证


                            科技金融

                            创新

                            24

                            设立大冶经开区投资引导基金

                            区经济发展部


                            25

                            设立科技支行,并支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26

                            支持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



                            27

                            组建科技保险公司



                            29

                            支持企业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29

                            支持开展创业投资


                            园区建设

                            及生态保护

                            30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环境

                            市国土资源局

                            市规划建设局

                            区开发建设部

                            区社会事务部


                            31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32

                            构建大冶经开区循环经济体系



                            33

                            推进园区生态修复



                            34

                            完善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



                            35

                            加强环保宣传和监管力度




                            责任编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