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制造”的边界有多远?答案,写在南极科考站-45℃的寒风中,写在沙特沙漠55℃的高温里,写在渤海湾石油钻井平台高盐高腐蚀的海风间。来自大冶的祺峰动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祺峰动力”),用一台台沉稳可靠的散热设备,向世界展示着“大冶造”的实力与韧性。
创立于2003年,由新加坡与湖北本土企业合资共建的祺峰动力,专注为大数据中心、应急电源、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内燃机组提供散热解决方案。二十余年深耕细作,使其逐步成长为全球冷却设备领域的一流厂商。谈及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总经理江能刚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因势而动”。
“创业初期,国内尚无大型散热器制造商,我们率先切入这一蓝海,成为行业拓荒者。”江能刚回忆,凭借先发优势,企业迅速与玉柴等国内顶尖发动机企业达成合作,步入快车道。
然而,随着市场跟进者增多,竞争日趋激烈,祺峰动力增速放缓。企业清醒意识到:唯有构建不可替代的可持续能力,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认清“危”与“机”,更需找准“突”与“破”。2022年,祺峰动力启动生产模式变革,从传统批量生产转向“单件流生产”,在实现制造流程精细化切分的同时,更加注重各环节的无缝衔接。“过去各环节犹如单打独斗,如今整合为高效协同的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倍,在线库存可视可控,库存率下降70%。”江能刚说。
祺峰动力自动化生产设备
同步推进的还有工艺创新。2024年前后,企业投入超2000万元引进多台行业领先设备。技术部负责人范建阳指着新落成的自动化喷涂线介绍:“这是国内散热器行业顶尖的喷涂系统,通过往复机自动识别工件,喷涂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磷化线每十五分钟即可完成一个批次,脱脂、酸洗、磷化等关键工序时间精度控制在秒级。”
工艺升级也为祺峰动力开辟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深度定制化生产。“我们不仅能按图加工,更可针对材料、工艺与结构进行全方位定制,适应不同发动机型号与极端工况需求。”范建阳说。
针对高寒环境,企业研发特殊防冻液与低温材料处理技术;面向风沙地带,创新应用多重密封与防磨损涂层;应对高腐蚀工况,则推出重防腐涂层与耐蚀材料解决方案。2024年,企业更成功为国内最大马力柴油机配套散热设备,创下行业新纪录。
如今,祺峰动力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赢得雅柯斯电力、罗尔斯罗伊斯等众多海外知名企业的认可,产品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采访尾声,车间里一台“饱经风霜”的试验样机引人注目——为满足某电商巨头对皮带轮驱动散热器240小时无故障运行的严苛要求,祺峰动力主动将测试时长延长至750小时。
“国内标准迭代迅速,只有始终跑在前面,才不会被淘汰。”范建阳说。或许正是这种持续自我革新、主动超越标准的精神,推动着祺峰动力在二十余年发展浪潮中,始终做一名笃行不怠的“逆行者”。(记者 乔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