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新,奋楫扬帆启新程。4月21日,记者从大冶市统计局获悉,该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151.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黄石2.4、1.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核心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魅力大冶
今年以来,大冶锚定“冲刺千亿市、聚力建支点”战略目标,以“双轮驱动”战略激活发展动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大冶速度”,为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千年矿冶名城,大冶坚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双轨并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8亿元,制造业占比提升至90.4%,十大重点行业贡献超六成产值。
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大冶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华鑫实业短流程工艺改造降低碳排放23%,海洲实业智能化升级带动水泥行业增长12.6%;铁矿采选业通过绿色转型实现两位数增长,资源型经济焕发新活力。
新兴产业“百花齐放”——以长城汽车、东贝电机为龙头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7亿元,同比激增40.4%;姜桥制氢工厂建成投产,总投资34.37亿元的氢能矿场综合项目加速推进,构建"制储运加"全产业链。华力科技等企业带动新材料产业增长18.3%,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21.7%,新动能持续壮大。
长城汽车大冶零部件产业园
与此同时,大冶创新实施“链长+专班”招商机制,努力“招大引强”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发展新势能。一季度,大冶签约项目65个、协议投资268亿元,其中氢能装备产业园(5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园(30亿元)等旗舰项目即将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楚商回归"活动中,12个校友投资项目落地,协议金额超50亿元,开辟校地合作新路径。
在此基础上,大冶建立了“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48个新增入库项目总投资64.45亿元,渤海科技智能装备制造、绿冷科技节能环保等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并同时建立了重点项目“红黄绿”三色管理机制,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有效形成了“签约即开工、开工即冲刺”的良性循环。
大冶还通过政策赋能,以吾悦广场、雨润商圈为核心,落实“以旧换新”等“国补”政策,撬动消费升级,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文旅+商业”消费新地标。一季度,大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8.42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此外,大冶还创新消费场景,努力培育新业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推出了数字文旅消费项目,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龙凤山景区夜经济示范区带动餐饮消费增长28.6%。在“荆楚购·大冶优品”系列活动中,23个限上商品类别中8类实现两位数增长,通讯器材类消费在政策引导下同比飙升185.3%。
龙凤山
潮平岸阔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启航。站在千亿门槛新起点,大冶将全力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项目攻坚、消费提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冶篇章,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更大力量。(通讯员 殷珂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