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中心 > 政务专题 > 五大攻坚行动 > 政策文件

​关于印发大冶市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表日期:2025-04-23    文章来源:大冶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大冶市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各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金湖街道城建办公室、罗家桥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东风农场:

为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提高科学施肥用药水平,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现将《大冶市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

1.大冶市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

2.大冶市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工作方案

大冶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3日

附件1:

大冶市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扎实推进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根据《省耕肥总站关于印发2025年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要点的通知》(鄂耕肥发2025〕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决策部署,锚定强县工程目标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夯实土肥水基础工作,加快科学施肥、地力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不断提升耕肥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推动大冶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抓实取土化验、田间试验、农户施肥调查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严按春耕、秋播等关键农时季节发布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确保2025年底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大力实施科学施肥增效行动,切实加快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集成推广,确保2025年底全市粮食化肥利用率达43%。

三、技术路径

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导向,着力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绿色施肥,推进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

(一)“精”,精准施肥。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精准制定发布肥料配方信息,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

(二)“调”,调优结构。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推广力度,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农作物高效吸收。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

(三)“改”,改进方式。改进传统的表施、撒施、大水冲施等施肥方式,探索引进先进适用的施肥设备,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配套缓控释肥料和专用肥料,转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用量。

(四)“替”,多元替代。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推动有机无机结合。通过耕层调控、微生物活化等技术,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替代化肥投入。

(五)“管”,科学监管。健全覆盖肥料生产、使用、监管全链条的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推行施肥定额制、台账制管理,分区域、分作物、分农时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

四、重点工作

(一)强化耕地质量保护

1.持续抓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巩固完善和优化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抓好现有1个国家级、12个县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运行维护和优化设置,高质量完成监测点年度监测工作,开展数据汇总分析,编制发布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2.科学开展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加强与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有机衔接,协助组织开展“三普”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形成2024年度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强化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完善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做好年度数据更新,扩大数据成果应用。

3.建立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做好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办法》《补充耕地质量鉴定技术规范》宣传贯彻。根据省级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实行规范统一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切实推动验收工作落到实处。

(二)推进科学施肥增效

1.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根据《关于认真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省序号62、63)验收销号工作的通知》,对照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高质量完成反馈问题整改和验收销号工作。

2.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抓实取土化验、田间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施肥配方发布等基础性工作,制定发布春季和秋冬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在相关报刊媒体刊发科学施肥宣传信息,切实加大科学施肥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技术要点覆盖范围,确保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3.加快配方肥料推广应用。引导配方肥生产企业和各乡镇(街道)肥料销售门店建强配方肥供应网络体系,促进“产、供、施”链条进一步优化。建立肥料经销网点销售台账,推行台账制管理。探索推进氮肥定额制工作,按照主要农作物氮肥定额用量(试行)要求,建立定额制施肥台账,加大氮肥定额知识普及,减少不合理氮肥,避免盲目减肥。

(三)开展“三新”配套集成

1.创新施肥新技术。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围绕作物生育期养分需求变化,采用基肥追肥统筹、速效缓释结合、养分形态配伍等技术,加强施肥全过程养分管理,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

2.推广肥料新产品。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作物养分需求特性、肥料养分转化规律,按照大中微量元素养分相结合、速效养分和长效养分供应相配合,推广应用生产区域作物全营养专用肥(配方肥)、缓释(稳定性)肥,鼓励农民因地制宜施用微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等,发挥肥料综合效应。

3.应用施肥新机具。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装备,探索应用变量施肥机、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等进行精准变量施肥,推进施肥数字化、智能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生态能源推广服务中心和市种植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二)规范资金使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用于开展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

(三)强化科普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报道科学施肥成效,组织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采取田间讲堂、室内教学、室外观摩等形式,举办好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附件2:

大冶市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工作方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促进我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农业丰产丰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为重点,加强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服务指导,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保障粮食安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目标

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目标,扎实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逐步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力争全市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8%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8%以上,确保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增效。

三、工作内容

(一)病虫监测预报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和经济作物常发病虫害,推进监测预报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加密布设基层监测站点。在大冶市金湖街办、大箕铺镇、刘仁八镇、还地桥镇、金牛镇等5处布设监测站点,配备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施,提升实时监测、持续追踪和早期预警等末端发现能力。加快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提高病虫情自动感知能力。推进精准预测预报。完善测报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监测调查和预报发布行为,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准确研判发生态势,发布病虫害情报8期次以上,提高指导防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升行动。立足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分区域、分作物建立10个以上绿色防控示范区,加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措施。优化作物布局,因地制宜推广抗性品种、健康栽培、轮作倒茬、深耕除草等农艺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推广应用天敌昆虫、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发酵生物农药,逐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合理采用理化诱控技术。采用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诱集技术,推广地膜覆盖除草、防虫网避害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行科学安全用药。推广防效好、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指导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及遵守安全间隔期用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效率。强化示范引领。按照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8%以上的标准,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绿色防控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进行动。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治组织形式。培育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我市粮棉油主产区,培育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购买服务等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发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防病治虫主力军作用。做优统防统治。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产区,全市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达到52万亩次以上,按照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以上的标准,引领统防统治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统防统治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四)农药使用监测评估行动。构建农药使用监测、评估支撑体系,制定监测评估办法,为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布局监测站点。以水稻、玉米为重点,在还地桥镇等区域建立一批玉米农药使用监测站点,在金牛镇等区域建立一批水稻农药使用监测站点,系统开展60个农户的农药使用种类、使用量、使用强度等监测。建立评估机制。明确农药使用评价指标,定期分析、研判农药监测数据,科学评估防病治虫效果、保产增收作用。构建监管平台。建立农药使用监测数据报告制度,优化农药统计方法,逐步建立农药使用数据监管平台,为农药科学使用、安全使用、减量使用提供支撑。

(五)安全用药推广普及行动。强化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普及推广,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促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加强宣传培训。持续推进“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期刊、短信平台等媒介广泛宣传5期次以上。加强技术指导。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10场次以上,解决农药使用技术难题,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用药水平。探索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在粮食主产区指导农民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污染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生态能源推广服务中心和市种植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工作。

(二)争取政策扶持。统筹整合中央农业救灾资金,将病虫害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示范等纳入支持范围,优先保障化学农药减量行动。加大专项资金申请力度,强化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提高大中型高效器械补贴比例,扩大统防统治作业、低毒生物农药应用及防治组织设备保险等补贴覆盖面。持续实施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健全"监测预警-技术应用-装备升级"全链条补贴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三)加强技术融合。在技术集成应用方面,构建天-地-空”立体监测网络,依托物联网虫情测报灯、智能孢子捕捉仪等设备实现病虫害精准预警。同步推广生物导弹防治、性信息素诱捕等绿色防控技术,配套使用高功效静电喷雾器械和纳米农药助剂,形成“智慧监测+生物防治+精准施药”的技术体系。通过建立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防治方案智能生成、作业轨迹全程可溯、防治效果动态评估,推动病虫害防治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四强化农企对接。引导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与农资企业对接与合作,支持农企共建绿色农资直供平台,开展“产销研用”订单服务,重点推广生物农药、智能施药装备等绿色产品。鼓励组建“农企技”推广联合体,通过示范基地观摩、植保大讲堂等方式强化技术落地,同步探索贷款贴息、以旧换新等扶持政策构建技术导入-产品直供-服务支撑的绿色防控全链条协同机制,加快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及高效节药植保机械推广应用进程。

(五)推进宣传指导。积极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倡导绿色生产理念,宣讲绿色植保、科学施药技术。大力宣传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好的经验、措施、典型及成效,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注、百姓主动运用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生产环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学指导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工作。

大冶市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工作专班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顺利开展,现成立大冶市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工作专班,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吴映波市农业农村局书记、局长

副组长:李军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组员:张海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

刘正旺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

曹文市生态能源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刘晓继市种植业服务中心主任

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军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督办、推进该工作,其他成员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专班实行席位制,如遇人事变动,不再另行发文。

大冶市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技术指导小组

为确保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顺利开展,现成立大冶市2025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技术工作专班,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军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副组长:刘晓继市种植业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成员:郭瑞光  市种植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翠  市种植业服务中心农艺师

吴俊文市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蔡祥鹏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科长

汪刚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

刘登市生态能源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胡世晟  市种植业服务中心耕肥牵头

石永芳市种植业服务中心植保牵头

王香琪市种植业服务中心科员

桑杰吉宗 市种植业服务中心科员

各乡镇(街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技术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种植业服务中心,由刘晓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技术指导相关工作,其他成员及各乡镇(街办)农技中心主任负责技术指导的具体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席位制,如遇人事变动,不再另行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