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民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号提案处理工作

发表日期:2024-08-26    文章来源:大冶市民政局

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号提案

处理工作

    关于“整合资源 进一步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办理,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公办养老机构资源,提升政府兜底品质。2021年底我局以特困供养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将全市12家福利院撤并为4个区域性集中供养点,其余8家福利院全部移交国资公司统一管理,引进第三方养老服务公司,实行公建民营和服务外包,目前已成功招租3家,其中殷祖福利院2023年8月份正式运营;金牛福利院于2024年2月正式运营;茗山福利院于2024年5月份正式运营

(二)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激活社会养老活力。每年投入扶持资金40余万元,对全市新建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4000元/床,改扩建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2000元/床,运营补贴每年1200元/床目前4家民办养老机构共入住老年人314人,均可享受到优质全面的养老服务,社会养老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积极加大养老阵地建设,推进养老设施全覆盖。积极推进村级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建成农村幸福院7家,城乡日间照料中心240个(城市35个、农村205个)。政府对村级(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3—5万元,对运营较好的每年给予运营补贴1—2万元,累计投入扶持资金800余万元。支持鼓励乡贤捐资兴建村级养老机构。

(四)全面打通养老末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居家养老为重点,全面打通社会养老末梢,提升全市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大冶民政局从“医”“食”“住”“行”等方面入手,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幸福食堂、医疗护理、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等全方位养老服务。一是开展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推动全市8家养老机构与全市3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组建“养联体”,开展医疗签约服务。建成大冶市社会福利中心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中心,打造成医养结合示范点。二是打造老年幸福食堂。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共同缔造老年幸福食堂,着力解决老年人做饭难问题,2024年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幸福食堂12个,目前已完成建设7家三是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2021至2023年大冶市累计投入130余万元,对465户已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等特殊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2024年计划改造310户,目前正在改造施工中。四是提供老年人出行服务。大冶民政部门为全市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了意外伤害险,交通部门帮助年满65周岁老年人办理爱心公交卡,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出行服务。

(五)探索智慧养老服务,共同缔造老年幸福生活。2021年,大冶市投资400万元打造了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对全市3000余名“特殊老人”(低保老人、特困老人、失独或独生子女二级以上残疾的老人、享受残疾人两补老人、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点单式”上门服务。该平台已自运营到现在,已开展线上服务59743人次,线下服务33877人次,服务时长累计67754小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整合资源,盘活资本。充分利用特困供养机构改革契机,新建和改建一批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和服务外包,开展市场化养老服务,彻底解决机构养老社会化床位不足的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采取资金补贴、公建民营、税费优惠、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打造和引进一批环境好、档次高、服务优的养老机构品牌,推进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全面提升大冶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二)提升品质,共同缔造。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实施居家养老覆盖工程,充分发挥政府、民政、卫健部门以及社会养老机构作用,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加快村级养老服务设施改建,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市村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探索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养老等服务平台,实现居家养老线上线下有机联动,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圈,全面实现大冶市养老服务体系资源共享,共同缔造老年人美好幸福生活。

(三)探索医养,康养融合。整合部门资源,实现大冶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门服务的能力。大力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业与“健康医养”医院相衔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智慧养老+健康医养”的运营模式改善老年人基本养老质量,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