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民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表日期:2025-07-24    文章来源:大冶市民政局

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1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构建‘1530’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办理工作已完结,情况如下:

一、强化政治引领,构建协同推进新格局。一是高位统筹谋划。成立由市长牵头、分管副市长统筹、20个职能部门协同的试点工作专班,制定《大冶市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形成“专班推进+动态优化”的管理闭环。二是加大投入保障。整合中央、省级及本级财政资金1380万元,科学编制《2024-2025年资金计划表》,实现资金精准投放与全过程监管。三是细化任务指标。制定《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工作任务清单》,细化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及验收标准。建立“周调度、月通报”督导机制,通过动态跟踪项目进展,确保试点工作高效落地。

二、夯实服务网络,打造三级阵地新标杆。一是县级指导中心提质增效。依托市福利中心闲置资源,规划建设集“服务示范、技术指导、应急救援”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分阶段推进设计、招标、施工等环节,预计2025年底前全面投入运营。二是乡镇综合体扩面提标锚定“十四五”乡镇覆盖率60%目标,重点推进刘仁八镇、金山店镇、茗山乡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当前进展:刘仁八镇、金山店镇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入标识规范化阶段;茗山乡项目正在施工,计划9月底竣工。三是村级设施均衡覆盖。构建“统筹规划、均衡布局、分级设置”三位一体推进体系,在全市范围内选定20个群众意愿强烈且具备闲置社区用房的村(社区),积极改扩建幸福食堂,构建“中心村辐射+小微站点补充”的服务网络。当前进展:3家食堂已投用,14家主体完工率超80%,剩余3家完成招标即将动工。

三、深化多元参与,激发养老服务新动能。是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为了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我局在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等方面下足功夫,先后出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公办养老机构等评价奖补方案。以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为载体,探索“积分+”互助养老模式,构建“低龄助高龄”服务循环体系,打造“银龄先锋”志愿服务品牌。前,已组建银龄互助服务队100余支,发展“积分+”储户1200余人,累计实现服务积分兑换2万余小时。二是拓展社会参与途径。创新实施“铜都夕阳红”为老服务项目,通过“印发项目通知、媒体矩阵宣传、定向邀约服务团队”组合拳开展项目征集,共吸引16家专业化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养老服务企业参与申报。组建由专业社工、财务专家、养老行业专家构成的评审专班,实施“初评优化+路演答辩+专家合议”三级评审流程,择优选取10个为老服务项目,预计年底服务人次可达4万人次。三是激发为老服务动能。创新构建“政策赋能+组织培育+服务供给”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出台《关于培育互助养老服务组织的方案》,大力培育孵化优秀的互助养老服务组织,鼓励开展老年助餐、探访关爱等为老服务。目前,已按“应建尽建”原则,依托村(社区)全面组建基层老年协会386个,广泛组织开展“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

四、锚定目标再发力,绘就养老服务新蓝图。下一步,我局将以“2335”模式(双驱动、三张网、三体系、五联动)为核心,全力构建“1530养老服务圈”(城区15分钟、乡镇30分钟),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速项目落地:确保县级指导中心、3个乡镇综合体、20家幸福食堂按期投用。二是深化机制改革:结合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试点“家庭养老床位”模式,探索“医养结合”服务包,缓解特殊困难老年人长期护理难题。三是强化品牌输出:总结“积分+”经验,形成可复制的“大冶样本”,力争纳入省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