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市直部门 > 大冶市民政局 > 政策 > 政策解读

【部门解读】《大冶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表日期:2023-10-18    文章来源:大冶市民政局

 【部门解读】大冶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市民政局编制了《大冶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由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一、编制背景和《规划》起草过程

《规划》编制依据“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市工作,履职尽责,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了得显著成效,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更加夯实、基本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力支撑了大冶改革发展的大局。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民政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政工作方法手段有限、基层民政基础薄弱等问题同时随着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发布,省、黄石关于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文件的出台,为编制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规划》起草过程。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6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2020年10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团队对我市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进行编制。通过基层调研走村入户、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人大政协调研及各种会议时机,广开言路、寻计问策,形成《规划》初稿,并书面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综合多方意见建议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现在的《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规划主要目标及内容

“十四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明显提升,实现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的主要内容围绕“三基”即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而展开加强民政自身发展方面,提出了创新载体传播民政文化、坚持普法与党建工作和服务群众相结合、着力夯实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强民政服务体系建设等具体工作任务。从党建引领、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保障、工作宣传、实施机制六个方面提出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保证。

基本民生保障。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体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扩大急难救助对象范围,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救助效率,实现急难救助48小时到位。强化低保边缘家庭动态监测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强化未成年人救助能力,提升未成年人救助队伍素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干部职工参训率达到100%。二是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全面落实孤儿保障制度完善老年人养老补贴制度稳步提高残疾人补贴

基层社会治理。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化乡镇(街道)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和城市社区不少于1000平方米、农村社区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到2025年,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城乡社区民主协商机制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健全社会组织治理制度,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到2025年,每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10个,每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5个,通过培育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大冶特色的社区组织服务品牌,继续实施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建设。三是优化区划地名管理与服务。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深化地名公共服务,积极开展地名文化建设,配合黄石市完成地名地址信息库二、三期建设任务。四是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志愿者服务组织。

基本社会服务。一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实施社区和居家养老覆盖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搭建大冶市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我市康复、护理型床位,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探索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持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二是健全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水平,建立定期巡访独居老年人工作机制。提升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水平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健全困境儿童救助保护体系。提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关爱水平,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制度建设示范试点。三是健全残疾人服务体制。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四是规范婚姻登记与儿童收养工作升婚姻登记场所升级,在十四五期间以国家4A婚姻登记机关标准新建一所功能布局合理,服务设置齐全的登记机关。规范儿童收养工作,夯实收养登记队伍建设,普及儿童收养法律法规。五是完善殡葬管理与服务。完善殡葬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葬法葬礼改革,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各类公墓墓地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殡葬公共服务建设,编制与国土空间发展规划有效衔接的十四五城乡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至少满足未来30年殡葬设施规划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到十四五末,实现公益性公墓覆盖到所有市及60%以上的乡镇,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