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七届四次会议第3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冯玉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基层卫生院医疗设施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你对我市基层卫生事业的关心,加强基层卫生院医疗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早日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新的就医格局,对于有效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我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我市基层医疗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医疗设施的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24家,其中公立医院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医卫单位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村卫生室327个。一级民营医疗机构1家,二级民营医疗机构9 家,门诊部14家,个体诊所152家。专业卫生机构2家,其中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1家,艾滋病防治机构1家。
在建设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二级民营医院2家。目前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5888张,千人拥有病床位7.6张,居于全省前列。
二、加大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00万元用于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投入525万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根据需要为部分乡镇卫生院配置DR、彩超等;为全市所有村卫生室购置374个智能健康服务包,更好的服务乡镇居民;投入3400万新建尹家湖和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罗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的为城区居民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资1100万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移动医疗服务车,有了移动医疗服务车,真正实现了把健康送到家门口,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针对一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市政府投入4.96 亿元重点建设还地桥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和金牛卫生院门急诊综合楼及院内改造建设,目前这两个项目主体已经建设完成,正在内部装饰装修,预计在今年年底即可建成投入使用。今年以来,为抢抓超长期国债政策机遇,市卫健局谋划了殷祖中心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决心彻底扭转殷祖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短缺、便民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目前该项目的立项、可研、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等手续均已办理妥当,因本轮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的范围不能达到基层医疗机构,该项目尚无启动资金。同时市卫健局积极与省厅对接,争取 设备更新项目,预计可争取1380万用于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设备 更新购置,目前该笔资金尚未下达,资金下达后可极大改善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的问题。
三、加大气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针对我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市卫健局联合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对2021 年制订的《大冶市引进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暂行办法》进行修订不断完善,按照引进人才类别,简化引进程序,适当增加招聘次数,主动上门,通过集中招聘、校园招聘、定向引进等方式,为卫健系统更好引才、育才、用才和留才工作明确了方向。经过公开招考2023年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吸引人才32人,2024年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吸引人才45人。同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市卫健局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为契机,协调2个医共体共下派41名业务骨干,直接参与医院运营、科室管理、质控检查、业务培训。市人民医院选派3名业务骨干担任分院书记,4 名业务骨干担任业务院长,12个科室对口帮扶的3名专家和8名拟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临床医师实行驻点帮扶。通过建立完善的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下一步,市卫健局将进一步加强同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吸引人才,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解决我市基层卫生室医疗设施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实现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