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黄石市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保持总体平稳。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安全生产形势
2025年上半年,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风险防范,安全生产防线持续筑牢。
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
1.压紧压实安全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印发《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和《全市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年工作任务清单》,全面谋划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对三年行动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安防委会+专委会”工作体系。及时印发《市政府领导干部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细化量化市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压紧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召开市安委会全体会议2次、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调度会、推进会4次,分析研判形势,部署重点任务。强化督查考核。联合纪委监委、消防等部门对挂牌督办安全隐患进行督办。赴交警、民政等部门,就专项整治、重点隐患整改、三年行动信息系统填报等工作开展上门指导帮扶。召开三年行动系统填报专题培训会,每月分析填报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督办。今年以来,三年行动信息系统上报重大事故隐患104处,市安委会挂牌督办重点安全隐患12处。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完成生产安全事故调查2起,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2.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聚焦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开展国有矿山和露天采石场检查共13家次,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13份,下达《整改复查意见书》14份,发现各类隐患113条,已完成整改54条。开展民营非煤地下矿山检查30家次,下达执法文书30份,查出一般事故隐患309条,已完成整改243条,整改率为79%,排查出重大安全隐患5条,均进行挂牌督办,对2起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罚,责令企业停产停业3家次。
持续推进危化品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联合乡镇及相关部门开展打非治违行动。上半年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行动20次,扣押烟花1159件、爆竹1608件,立案查处9起,结案8起,罚没金额11.69万元,已入库1.69万元;危化品打非治违行动1,扣押非法改装车辆2辆、柴油9.7吨等,相关案件线索移送公安部门、交通部门处置。联合多部门开展加油站、重大危险源企业检查,排查整改隐患。上半年重点企业检查20家次,排查隐患105条,整改完成96条,相关执法信息全部录入互联网+执法系统。
工贸领域:按照执法计划开展执法检查36家次,排查隐患341条,其中一般隐患337条,重大隐患4条,企业已经整改339条。移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线索2起,立案2起。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1起,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0%,全市工贸行业领域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3.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效能。制定《2025年度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督计划》,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二)坚持未雨绸缪,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稳步提升。
1.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调整充实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修订完善《大冶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消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建立常态化联合会商机制。
2.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会商研判,提升监测预警效能。联合气象、水利等部门累计发布暴雨预警信息1200余条、山洪灾害警示信息390余条,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基层。聚焦实战演练,强化应急处突能力。联合人武部、消防救援大队、大箕铺镇等8家单位,开展多科目防汛综合演练。统筹队伍物资,夯实防汛保障基础。积极构建市、镇、村(社区)三级应急队伍体系,组建358支队伍共8569人,确保汛期及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响应、高效处置。深化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范屏障。联合市水利和湖泊局等部门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对全市水利工程、河道堤防、山洪灾害易发区等进行全面排查,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2条,开展防汛备料检查1次。
3.狠抓森林防灭火工作。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市16个乡镇(街道)开展全覆盖往复式检查、督查,结合春节、清明节市民上山祭祀的习俗,强化森林防灭火督查频次,并针对督察发现的火灾隐患下发督查通报30余份,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00人次,检查进山路口卡点50处,制止违规野外用火行为28起。分发森林防火告知书2000份,张贴森林防火戒严令1500份,组织森林防灭火演练2场;组织市级林长对金湖街道龙角山开展林长制巡林督查2次,协调金湖街道、林长办整改林业问题2处。
4.做好城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合消防、教育、卫健、住建、商务、街道等部门单位,对全市117家幼儿园、64家校外培训机构、6家精神病医院、9家大型商业综合体或酒店及14个消防隐患较多的居民小区开展检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420人次,排查场所204处。发现消防安全隐患899处。截至5月31日,已整改完成366处。针对全市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起草并下发《全市居民小区消防安全检查方案》,推动小区消防安全问题整治,联合市商务局组织了大型餐饮单位、宾馆、商超的消防安全员开展消防知识培训1次,配合市消防救援局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专项检查2次。
5.规范高效开展灾害救助。落实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完成冬春救助工作,走访和电话回访受灾群众89户,确保资金发放准确率100%。今年4月份因台风暴雨天导致我市384户居住房受损,符合救助对象50户,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2024年度我市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和洪涝灾害,为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春节前向受灾乡镇调拨保暖物资:棉被900床、棉大衣300件、棉衣520件、夹克400件、毛毯500条,有效满足受灾群众生活需求。
6.深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展防震减灾宣传“五进”活动,聘请专家每月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讲,上半年累计开展宣讲活动8场。在“5・12”防灾减灾周期间,组织全市28家减灾委成员单位在雨润广场开展集中宣教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开展消防逃生、医疗急救演练6场次。各乡镇同步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8场次,参与群众达2.8万人次。
今年上半年我市大箕铺镇叶家庄村、茗山乡茗香社区、东风路街道下冯社区、怡和社区等4起成功避险案例受到国家应急部通报表扬。
(三)着眼实战实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启动《大冶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期评估与修订前期工作,指导《大冶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1个市级专项预案修订,督促指导15个乡镇(街道)修订总体应急预案并印发,19个市级部门完成部门预案修订,已完成27个专项预案修订备案工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新标准,督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按新标准修订应急预案,截至目前,共有43家企业应急预案进行了网上备案。
2.强化应急演练与实战拉动。坚持“练为战”导向,组织开展多层级、多科目应急演练。紧紧围绕“防控风险、实战演练”主题,依托安全生产月、汛期、森林防火等特定时段,周密部署各乡镇(场)开展了防汛综合演练8次,防汛专项演练11次,森林防灭火演练2次,全市22个部门单位、138家企业先后组织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活动355场次,参加演练人员达7000余人次。
3.优化应急指挥与协调联动。强化值守调度,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全天候畅通。优化应急响应。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细化启动条件、响应流程与部门职责。快速协调调动消防救援、专业救援队伍及社会应急力量330人次、装备225台套,积极参与各类应急救援,确保响应迅速、指令清晰、处置有序。
(四)夯实基层基础,应急管理根基不断巩固。
1.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建设乡镇应急服务分站15家,第二批村(社区)应急服务驿站25家,争取市政府以奖代补资金138万元,配备消防、破拆、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物资装备和消防摩托车。依托下沉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组建不少于50人的驿站工作者,开展安全宣传、隐患排查、预报预警等工作。
2.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持续深化。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组织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常态化推送安全科普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组织灾害信息员专题培训、组织全市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全国、省市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安全培训、组织召开全市工贸企业安管人员培训等。组织开展排涝泵车、冲锋舟等大型应急装备培训,并指导乡镇开展2轮次实操培训。认真组织“安全大讲堂”活动,聚焦“一月一主题”,组织安全培训25场次,培训人员2240人。
(五)强化党的建设,履职能力水平有效提高。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信仰之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党委中心组织集中学习研讨7次。各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支部集中学习6次。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上半年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1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处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2.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组织力。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上半年各党支部分别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次、支部委员会6次、党小组会6次,专题党课2次。规范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2个任期届满党支部按时完成换届,选优配强了支部班子。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举办党员培训班1期,培训党员63人次。
3.深化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围绕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过自查自纠、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问题。截至目前,共排查上报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6条,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已完成整改4条。为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我局积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工作。自查工作开展以来,组织执法五中队对2023年以来的126件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全面梳理评查,同时结合审计反馈、上级部门检查意见以及群众投诉举报线索,深入排查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自查发现问题5条,针对这些问题,迅速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要求,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充分发挥党委监督执纪作用,积极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处理。截至目前,党委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6名同志进行处理,通过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做到防微杜渐,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帮助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防线。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风险依然突出。
部分行业领域事故隐患存量尚未完全化解,增量风险持续显现,本质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仍有差距,“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能力亟待加强。
(二)自然灾害防治压力加大。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发、重发趋势,局地强降雨、干旱、高温热浪等风险加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任务更加艰巨。部分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防御标准有待提高,城市内涝治理需久久为功。
(三)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需完善。
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信息共享不及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存在职责不清、协同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短板,部分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有效履行应急管理职责。
(四)安全宣传教育效果有待增强。
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多样,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知识了解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年度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在压实安全责任上再加力。
持续推动落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巡查考核和约谈通报,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警示教育。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攻坚行动。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
(二)在防范自然灾害上再强化。
立足“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强化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和应急准备,全力迎战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统筹做好抗旱工作。提前谋划部署秋冬季森林防灭火工作,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和监测预警。做好地震趋势跟踪研判。
(三)在提升救援能力上再突破。
加快补齐应急救援能力短板,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装备配备和技战术训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实战化演练,特别是多部门、多力量协同的综合性演练和“双盲”演练。优化应急指挥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和紧急调运能力建设。
(四)在强化科技赋能上再推进。
深化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应用,推动数据深度融合共享。拓展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覆盖面,提升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探索应用智能化技术辅助决策指挥。推动先进适用装备在基层配备应用。
(五)在安全宣传教育上再创新。
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普及和应急技能培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做好下半年应急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全市“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