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指导事项 | 法律依据 | 发生频率 | 检查频次 |
1 | 对营业性演出的监督检查 |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20修订)第五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管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信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并及时公布行政处罚信息。 第三十八条承担现场管理检查任务的公安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应当出示值勤证件。 第三十九条文化主管部门依法对营业性演出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 ★★ | 按10%抽查比例,1次/年。 |
2 | 对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15修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3号)第二十二条 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 ★★ | 按10%抽查比例,1次/年。 |
3 | 对艺术品经营单位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 |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56号)第三条:“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制定艺术品经营管理政策,监督管理全国艺术品经营活动,建立艺术品市场信用监管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建立专家委员会,为文化行政部门开展的内容审查、市场监管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意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艺术品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或者依法授权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处罚。”《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56号)第五条:“设立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的经营单位,应当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并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其他经营单位增设艺术品经营业务的,应当按前款办理备案手续。” | ★★ | 按10%抽查比例,1次/年。 |
4 | 对娱乐场所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 | 《娱乐场所管理办法(2022修订)》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所在地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监管,负责娱乐场所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内容监管,负责指导所在地娱乐场所行业协会工作。” 第九条:“依法登记的娱乐场所申请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依法登记的外商投资娱乐场所申请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进行实地检查。” 第十二条:“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对设立场所的位置、周边环境、面积等进行实地检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设立场所、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向社会公示10日,并依法组织听证。” 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配合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和技术监管措施。” | ★★ | 按10%抽查比例,1次/年。 |
5 | 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 |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24修订)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设立审批,并负责对依法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公安机关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登记注册和营业执照的管理,并依法查处无照经营活动;电信管理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分别实施有关监督管理。” |
| 根据全年重大节假日、重点会议期间等时间节点,按省市关于安全播出要求开展检查。 |
6 | 对营业性演出的监督检查 |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20修订)第五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管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信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并及时公布行政处罚信息。 第三十八条承担现场管理检查任务的公安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应当出示值勤证件。 第三十九条文化主管部门依法对营业性演出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 ★★ | 按10%抽查比例,1次/年。 |
7 | 对旅游经营者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通过) 第八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旅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交通等执法部门对相关旅游经营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有权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经营旅行社业务以及从事导游、领队服务是否取得经营、执业许可; (二)旅行社的经营行为; (三)导游和领队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旅游主管部门依照前款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可以对涉嫌违法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进行查阅、复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通过)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及文旅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职责,要求对景区安全生产、门票价格公示、最大承载量管控等开展检查(第八十三条、第七十六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1212。规定景区需设立统一投诉受理机构,保障游客权益(第九十一条) 《湖北省旅游条例》(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于2015年4月1日修订通过修订)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在旅游经营活动中,应当依法经营,坚持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履行下列义务:(五)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价格标准、服务质量和经营情况的监督,按照规定及时、真实填报旅游经营情况统计报表。 | ★★ | 1. 根据企业规模、行业风险、信用状况等因素,将文旅企业分为不同等级。例如,信用等级高、经营规范的大型文旅集团,每年检查不超过1次;信用等级一般的中小企业,每年检查不超过2次;存在违规记录或经营风险的小型企业,每年检查不超过3次 。 2.遇到重大节假日、旅游旺季,如春节、国庆假期,为保障市场秩序和游客安全,可适当增加检查频次。接到投诉举报时,立即展开调查,不受频次限制,及时处理游客反映的问题,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和文旅市场声誉。 |
8 | 对旅行社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通过) 第八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旅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交通等执法部门对相关旅游经营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有权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经营旅行社业务以及从事导游、领队服务是否取得经营、执业许可; (二)旅行社的经营行为; (三)导游和领队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 ★★ |
9 | 对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场所的监督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百零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做出处理。”第一百零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管、体育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体育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 ★★ | 每个企业平均每个季度最多一次,全年不超过四次。 |
10 | 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督检查 | 《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令第17号发布)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对经营者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检查时,体育执法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 | ★★ | 每个企业平均每个季度最多一次,全年不超过四次。 |
11 | 对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的行政检查 |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2013年修订)违反本规定,擅自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由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安装和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对个人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 ★★ | 全年不超过四次。 |
备注:1.清单适用对象:本行政区域内从事XXX(例如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XXX(例如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该清单并未涵盖XXX领域所有违法违规行为。
3.发生频率较高的风险等级为★★★,发生频率一般的风险等级为★★,发生频率较少的风险等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