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元委员:
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特别是大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将中医适宜技术普惠市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一家,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一家,中医个体诊所30余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15个,均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方法,村卫生室总数 333个,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村卫生室123个,占比为 36.93%。2021年9月份依托市中医院已成立大冶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已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专项培训班2期,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用得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
二、我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文件要求,夯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技能,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培养一批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中医药适宜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让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但基层医疗机构对此项工作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导致推广工作大打折扣。
二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队伍方面人员不足,培训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知识欠缺,宣教授课能力不足。
三是宣传普及不到位。导致群众对中医药适宜技术信誉度低,参与热情不高,推广力度不大。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三、我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大冶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于2021年9月份批准设立,办公地点设在大冶市中医医院,由业务院长担任负责人,下设办公室,设在大冶市中医医院中医适宜技术综合门诊,办公室主任由中医适宜技术综合门诊主任兼任,与医务部、科教科共同负责组织师资对各项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培训、考核等日常工作,做到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事务有人办,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二)明确培训对象,选拔优秀师资
全市基层中医药医务人员、包括西学中医务人员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都是推广中心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必须服从推广中心安排,认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每期培训结业时至少掌握不低于5种适宜技术。同时选拔优秀师资力量专门成立专家库,分别配置具有中医专业、中西结合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在岗在编医务人员进行授课,要求具有三年以上从事相关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工作经验;培训技师或护士应具备相关培训资格证书;必要时可请上级医院专家授课。
(三)丰富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学时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文件内涵,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的“第一批至第五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参考,科学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专项培训内容,计划每年培训并推广6-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每次培训并推广3-5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自2021年9月起,计划每年举办2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专项培训班,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每次根据报名参训人员的实际数量,合理的安排1-2期培训班次,每个培训班次分别集中培训3天,每班次培训学员不超过30人。
培训采取脱产学习,理论与实训教学(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已开设培训班2期,培训学院70余人。
(四)多举措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
全市各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一方面加大学习培训,熟练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国医馆”“国医堂”阵地多举措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冶市中医院组织“持正堂国医馆”医务人员在“夕阳红”大舞台,劲牌体育公园等地多次举办大型义诊活动,让老百姓亲身体验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还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宣传体验活动,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体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传统魅力和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治疗效果。各乡镇卫生院“国医堂”更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色优势,结合基层公共卫生进村入户的优势,面对面推广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普惠广大老百姓。
(五)落实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政策
落实医保对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政策。逐步将一些中医适宜技术纳入普通门诊医保,按比例或定额报销,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又可以相对减少医保基金的支出,节约有效的住院医疗资源,在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支付比例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从而让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地普惠市民。
承办单位负责人:曹钟战
经办人:胡世民(联系电话:13545542379)